“年初去采访一个犯人,二十岁,到大城市去打工,工作没找到,最后还用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他和几个同乡在深夜的马路上抢劫单身女性。最多到手不超过几百块,但一次他们被挣扎的被害人捅了几刀,整个性质突然变得非常严重。最后他被判了十九年。”
“他捅了她,因为要保护自己。你要在后期追加评论,‘就因为这个自私的念头,残忍地加害了一个陌生人’,也对,没错,但这话实际是多么愚蠢啊。”
因为犯人自私的念头,不仅使女孩受到伤害,并且葬送了自己的十九年的青春,人生有多少个十九年?
犯人的不务正业,去抢劫等类似行为,残害了多少女性呢?
所以我常想,人的心理底线到底有多坚固呢?许多我们普通日常看来不应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也应该维护的底线,其实是异常容易就被打破的,一点儿小小的诱因都能构成足够推翻它的理由。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那些支撑在它底下的什么价值观、人伦观,以及最弱势的法律——它们原本都是因为出现了罪恶的事才被后人制造出来的,所以反而要这些东西去遏制罪恶,就如同徒弟对付师父,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自私所造成的恩怨。
于2018.7.26周四16:05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