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洗脑神句在印度也同样困扰着一众父母。乐天派的服装店老板拉吉最近有点烦。他的女神米塔正筹谋一件大事,要把他们的宝贝女儿皮娅推进全印度top5的幼儿园。作为中产阶层,要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必须融入上流社会的生活圈。对公立学校毕业、过着市井生活的他们而言,意味着从头到脚的改造自己。为了女儿,他们愿意这样做。然而,在他们一步步放弃自己的原则,一步步跨越自己的底线,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候,拉吉发现自己再难心安理得的做个好人。因为人生不只有起跑线,还有不可逾越的底线。
第一层底线 自我
拉吉是个成功的服装商,他自信快乐,喜欢和孩子们载歌载舞,印度歌伴舞信手拈来。而上流人士之间客气矜持,对拉吉的谈吐举止轻视嘲弄。就像米塔说的,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阶级。在阶级的壁垒下,拉吉退却了,他放弃了歌舞,改说蹩脚的英语。即便如此,上流社会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底细,他们不叫自己的孩子和皮娅玩,因为皮娅平时说的是印地语。人生确实是存在起跑线的,所以米塔愤怒而恐慌,她不停的向丈夫倾诉: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拉吉和米塔放弃了自己的骄傲和坚持,放弃了自己的穿衣风格,彻夜翻查英文字典,努力用英语表达他们送女进名校的决心。
第二层底线 铤而走险
然而,教育已经成了一门生意,顶级学校的资格是用来换取利益的。只有钱而没有权势背景的普通商人是无法让校长们感兴趣的。入学名单公布后,只剩下top1的幼儿园了。现在不甘心放弃的是拉吉了。委曲求全不起作用后,他打算尝试他的商人之道。然而,贿赂还没开始就已夭折。top1的女校长是个追求名誉的人,可以让拿钱侮辱她的人上所有学校的黑名单。拉吉望风而逃。拉吉始终未找到足够分量的门路,却突然听说自己雇工家的孩子得到了分配给穷人的名额。拉吉和米塔开始动这方面的脑筋。在学校里,拉吉发现了早就成型的暗箱操作,他只需要付钱,自有人给他拿到所有正规的穷人证明。面对社会的潜规则,这层欺诈的底线,拉吉很快就突破了。毕竟,看上去很安全,大家都这么干。然而,波折又起,这种操作被举报了,女校长义正言辞的派人彻查。在面对牢狱之灾时,米塔想过放弃。然而拉吉已经交上了材料,覆水难收。米塔和拉吉决定欺诈到底,搬到了贫民区,彻头彻尾装扮成穷人。
第三层底线 伤害不想伤害的人
来到贫民区的拉吉和米塔,蓬头布衣也难掩他们优渥生活的痕迹。对细菌病毒的异常敏感,对底层生活的无知不适,让他们难以融入贫民的圈子。这时善良朴实的希亚姆一家伸出了援手。丈夫希亚姆贫穷而自尊,能干又热情。每当拉吉家快露馅了,他都会脑补且替他们解释,拉吉家是以前富过的新穷人嘛,对穷日子还不熟悉,没关系,我来帮助他们适应好了。他没有仇恨拉吉家以前的富裕背景,没有幸灾乐祸,他帮拉吉挤上人满为患的公交,帮他在忙碌的工厂熟悉如何干活。一天结束,拉吉和米塔毫无所获,希亚姆和他善良的妻子又把自己一天的收入和份额分给拉吉家。关于贫穷,拉吉知道的太少。可对于希亚姆爱他儿子的心情,拉吉知道,那是和自己爱皮娅一样一样的。希亚姆的儿子也申请了top1。和上流人士对拉吉家避之不及不同,希亚姆由衷地为拉吉通过了资格验证高兴。然而,top1毕竟是top1,面对穷人,也要征收高额的课外费用弥补收益。对希亚姆是天文数字,对拉吉而言却能是轻而易举。问题来了,他无法在穷人的身份下拿出这笔钱来。拉吉半夜偷偷去取钱,希亚姆以为拉吉要抢劫提款机,善良的他无法阻止之下,冒生命危险碰瓷给拉吉筹到了钱。怀着复杂心情的拉吉和希亚姆等到了确定入学名额的日子,女校长突然宣布取消一定的名额,剩下的名额将抽签决定。拉吉的女儿中签了,而希亚姆的儿子没有。拉吉内心受到巨大的折磨,他清楚的知道,他女儿的入学名额是偷了希亚姆儿子的。他不想伤害善良的希亚姆一家,可他正在伤害。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底线,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起跑线。有的底线可以为了最爱的人放弃,有的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拉吉夫妻饱受内心的折磨,半夜逃离了贫民区。他们承受不了内心的拷问,资助了希亚姆儿子要去的公立学校,为他们完善教育环境,希望那些同样聪明可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希亚姆一心去感谢这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恩人,结果发现了拉吉的真实身份。出离愤怒的希亚姆如此控诉:政客偷窃穷人的粮食,建筑商偷窃穷人的土地,富人偷窃穷人孩子上学的权利。拉吉弱弱的解释:我都是为了我的孩子啊,我为了皮娅什么都可以做。希亚姆直指本质:可你偷走的是我的孩子的权利,你不爱他吗,你要伤害他吗?你做了父亲做的事,我也要做父亲该做的事情了。拉吉惊得魂飞魄散,他担心希亚姆去举报,皮娅就不能上学了啊。希亚姆也有希亚姆的底线。他贫穷而不自卑,律人又律己。当初拉吉一家受贫民区排斥,他谴责那些冷漠的人,从自己微薄的力量中分出一份温暖给拉吉。儿子没有中签,他没有愤世嫉俗,没有报复社会,他安慰儿子,抽签本来就是凭运气的事啊,不走运也没法子的。儿子问他:爸爸,我是不是不幸运啊?不,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他们不录取你是他们的不幸。在如此不幸的一天,他真心的要为小皮娅庆祝,为自己的朋友一家开心。如今的希亚姆受到了巨大的伤害,那个如珠似宝的儿子的希望就这样被抢走了。他恨这些富人,恨这个社会的不公,他要去举报他们欺诈,去拿回自己儿子的权利。希亚姆就要走进校长室了,皮娅看到了他,天真的跑过来向叔叔问好。希亚姆突然停下来了,他看着皮娅,这个孩子对他全心的依赖和喜爱,他终究不能去举报。他对拉吉说:我不会剥夺别人的权利,皮娅也是我的孩子啊。这是他坚守的底线,即使贫穷还是那样骄傲。
拉吉不想再放弃自己的底线。他第一次向他的女神妻子说了不,再一次向女儿皮娅抱歉,然后走进了校长室说清了这一切。然而,出身贫民阶层的女校长并没有成长为一个正直高尚的人,她始终记得当年的精英阶层同学是如何排斥她的,她很高兴现在掌握了利益的至高点,那些轻视她的人如今都在讨好她,一切只是为了维护她的名誉和利益,所以,她不会让皮娅退学,而是会掩盖这件事,希亚姆的孩子仍然无法进入top1。这就是虚伪的精英教育,上层的孩子仍是上层,“sharing is giving”只是随便说说,他们长大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用权利和标签隔开阶层的通道,下层的孩子还是下层,那些接受了精英教育的不会回馈自己的阶层,也加入了对上层阶层的维护。皮娅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当她再与贫民区的人狭路相逢,那些骨子里的鄙夷会让她成为一个人形的仇恨收集器,而不再是希亚姆的孩子。这样的人生,绝不是成功。当所有人放弃自己的底线去追求这样一种教育,必然南辕北辙,离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远。
拉吉是个孤独的勇士,他对妻子说:如果我做不了一个好人,我也不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让女儿进了公立学校,他相信,女儿可以在任何学校实现她的梦想,但绝不是在top1。
最后,用孩子们的歌来结尾,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孩子们最初的梦想都是一样精彩,没有什么能够阻止。
我们此刻在此
可我们想超越
别以为我们做不到
我们下定决心
也一心求成
我只有一生,可我却有一百个梦想
我会将它们一一实现
没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