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可 每日一省 400
3月29日 13
1.看见自己的坚持
不知不觉中我的每日一省迎来了第400篇,原本干啥啥不成的我竟然坚持了这么久,为我自己点赞哈!从刚开始记录的痛苦的回忆,一点点的每天记录一点点,现在翻看第一篇的内容,还能想起来当时自己哭的稀里哗啦的感觉。今天在给一位老师分享我之前和老公超级前后的心路历程时,感觉好像是2020年8月份的事,自己就在qq空间里面找,发的文章太多了,找也是一个大工程。正好在找的过程中也让我看见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前我都是发在qq说说上面,现在是发到简书上面,这相当于是双重保险吧。每一篇的每日一省,内容有点多,光看题目已经找不到我想要的东西。看起来以后写,需要精准标清事件。
今天翻看之前的每日一省,感觉写的好细致啊。好多事原本都忘记了,翻开看看每日一省,当天的事件和美好瞬间袭来,感觉挺美好的。
2.被拒绝的感觉,哭一场
下午六点多我妈给我视频,说是不来郑州了。原本很早之前都已经给老妈商量过,请我妈来帮我们接送孩子上下学。原本想着最近把老妈接过来,我也在家,和孩子先待一段时间。可最近我出门在外,不在家。老妈要来我家,而她闺女还不在家,感觉很是不自在和别扭啊。老妈说,她不想来郑州。可我们真的又没有别的办法。公公婆婆在老家开的家庭宾馆,刚好现在春暖花开时节,正是踏春游玩时节。公公婆婆还不想放弃老家的生意,其实刚好老家是从五一忙到十一,忙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的时间就需要我妈来帮我们带孩子。原本老妈都同意的,这现在又是怕自己来郑州不适应,又是感觉自己舍不得老家的地,又是感觉自己要收麦,等一系列全是不来的理由。听着老妈这样给我说,我的情绪一下子也上来了,忍不住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也不想这样,一场特殊的意外事件,把我们原本安排好的东西全部打乱完了。家里的每个人都感觉很突然。我走的那天,老公说感觉自己心里空落落的。老公第一次给我送东西,把东西送到门口,然后隔着窗户看了我一眼,老公走的时候说自己不由自主的就流眼泪了。
老妈在给我说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妈把接送孩子我们这个问题又抛给了我,让我和这个问题待在一个圈圈里面,自己不想管我的节奏。我就感觉一下子被抛弃和难题待在一起的感觉。
其实后面听老妈说,她自己早就有了准备来的打算,还说和老爸商量一下。这明明是心里面都想好的要来,为什么说出来的话说不来呢?看起来我需要提高采集信息的能力了。
示弱,我今天就把我的脆弱展示给我妈看了,把我需要我妈的帮忙这个需求表达给老妈听。我们真的是需要家人的帮忙和支持,才会有自己去上班,去干自己想干喜欢干的事。
今天才发现我在老妈面前还是一个3岁的小女孩,难受了就哭不会掖着藏着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实要老妈来郑州,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她出来生活一段时间,过一段和老家环境氛围不一样的生活。其实和老妈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是越来越少,正好还可以多珍惜一下和老妈在一起的时光。
最近两年的生活,真的是让我深刻感受到,时时刻刻珍惜身边人的感觉,过好每一天,真心实意表达爱。
3.心疼老公
昨晚看见老公在夜里十点多发的走了18000多步,看着都心疼,感觉老公累坏了的节奏。原来上午的时候老公正带着孩子和公公在新郑玩呢,单位的一个加班电话,立刻马上返回郑州加班,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昨天原本是陪着孩子玩的,玩了一半就回来了。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没有容易的。这老公最近又当爹又当妈的经历估计也是终身难忘吧。
4.接话技术
某一天,家长接孩子放学回家时,孩子突然说:“我不想上学了!”家长怎么办呢?家长该怎么说?
有的会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想上学啊?”
(孩子心理:不想上就是不想上,原因我不想对你说。)
有的会说:“不想上学了?那你想干什么?你给我说说不上学你能干什么?”
(孩子心理:我什么也不想干,反正你们是瞧不起我。)
有的会说:“怎么回事?是不是在学校又犯错误了?老实给我说,怎么回事?”
(孩子心理:就是不相信我,总认为我会犯错。)
还有的会说:“你不想上学了?那好,送你回老家,去跟你爷爷学种地干活吧!”
(孩子心理:正想回去呢,老家挺好的,没人逼我干这干那的。)
那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们来看下边这个故事:
案例025 十一我们去哪里玩啊?
去年十一放假前,我有一个亲戚打来电话,向我求助。她的孩子刚上高一,平时住在学校。放假前一天,孩子给她打电话说:“妈妈,十一我们去哪儿玩啊?”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我这亲戚没参加过家庭系统教育学习,她还不懂科学性、艺术性的表达,直接给孩子说了一句:“去哪儿玩?放假了,还不抓紧时间写作业,光想着玩!”结果呢,孩子直接就在电话里和妈妈吵了起来,最后生气地把电话挂了。
其实啊,家长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天天拿“学习”“上课”“作业”去说孩子,完全可以用更系统的方法来和孩子说话,这就是在家庭系统教育课程中,我经常讲到的,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例如接话技术。
以这个故事为例,十一放假前,当孩子对你说“十一放假咱们去哪里玩”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这样表达:“这个问题妈妈已经考虑两天了,就等着你回来跟你聊聊呢!今晚你爸爸也在家,咱们边吃饭边聊,好吗?”让孩子先从学校回到家再说。你会发现,这时候有个特点,就是我们需要像接住一个东西一样,接着孩子的话,先把他拉过来,让他的情绪和思想融入我们的氛围里之后,再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给孩子。这样解决问题是不是会有效?
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孩子首先可以判断的一点就是:爸爸妈妈理解我,认同我,愿意支持我的想法。我们需要坐下来谈谈,需要先沟通。但是,如果家长面对孩子的话语直接打回去的时候,孩子就会体验到一种挫败感!当孩子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时候,孩子的心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要注重科学的流程,我们要注重实操的可应用的接话技术,从一些日常的、基础性的语言表达做起,逐渐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坚持训练、不断学习成长的时候,我们就能逐步学会全套的家庭系统教育的课程,遇到问题就有了科学的解决流程。
先接着,无论对方说什么,只要他是你的沟通对象,都可以先接着他说的话。这样,当下没有对抗与矛盾、冲突,然后再尝试解决问题。做人要正直,但做事情不能一根筋。说话、做事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变化,如河流的蜿蜒曲折,如山峦的起伏,有一些起承转合,不仅能达成目标、解决问题,还能增加美感、艺术感。我国唐代的律诗,就具有这样鲜明的特点。
案例041 李白接住崔颢的话
我们来看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号称唐代第一律诗的《黄鹤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承)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转)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合)
关于这首诗的文学地位、美感、艺术感,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各有体会,也可以自行搜索。传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的时候,诗兴大发,也想题诗一首。可是,李白看见了崔颢所作的《黄鹤楼》,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结,使诗意重归于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音节嘹亮,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李白毕竟是李白,暂时打消了作诗的念头。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时先把崔颢的话接住了。后来在金陵游览凤凰台的时候,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言志抒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概与清醒的现实思考。全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别。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游凤凰,凤去台空江自流。(起)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承)
三山半落青山在,二水中分白鹭洲。(转)
总为浮云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合)
两个人,两首诗,你先说,我接住,这样的沟通交流,成就了文学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并不是绝无仅有。
案例042 刘禹锡接住白居易的话
这是在唐代,有一次,两位大诗人白居易和刘禹锡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予刘禹锡: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舔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起)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承)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转)
亦如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合)
首联:为我引杯舔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刘禹锡和白居易二人相互赏识,关系特别好,人称“刘白”,也只有老朋友才能这样无拘无束地把酒言歌。
颔联: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国手”一词可以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是非常推崇的。优秀,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坎坷。
颈联: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个“国手”遭遇的却是“长寂寞”,可以说,刘禹锡的命运太“蹉跎”了,白居易为刘禹锡抱打不平。
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真诚地赞扬刘禹锡的才名,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坎坷曲折表示深切同情,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情深义重,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刘禹锡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作了一首酬答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承)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合)
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很自然地发出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从白居易的诗中承接了这两句,在酬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最后两句顺势而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谢白居易的题意,读来给人的感受相当振奋。坎坷曲折的二十三年贬谪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消沉颓废。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这颗病树任然要重舔精神,迎风扬帆。
因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然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它豁达开朗、积极奋进的人生意义。
起承转合,古人接话能够接到如此高远的境界,堪称经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精彩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