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随笔(八十九)写散文要像桐馨悦院长那样去写(3月18日)1524字

外面的天很黑,这种黑让人觉得夜马上就要来了,此时此刻,我正坐在小八家的沙发上,眼前是熟悉的一切,但对我来说,又是相对陌生的环境。

现在的我需要离开特别熟悉的环境,无论是老妈家还是自己家,这样的环境都太熟悉,同时也略带沉重。

换一个环境就会换一种心情,在不同以前的心情中,开启今天的日更文写作,应该会写出不同寻常的文章。

我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做了。

昨天下午,机缘巧合,我无意中翻到了从容小主文学院院长桐馨悦的公众号文章《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那个时间段,我并没有时间去阅读,索性就听起了这篇文章。

听了一段之后,我就被优美优美的语言、高深的立意所吸引,然后我迫不及待地听下去,但听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厨房做饭,排油烟机的轰鸣声严重影响了我听书的质量,也让我生出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晚饭后,在刷碗的过程中,我又打开手机重新听了一遍这篇文章,听完之后,对悦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在写日更文之前,我又拜读了一下她的这篇美文,对文章的理解又深了一步。

记得曾经看过桐馨悦院长的自我介绍,多年以前,她写的散文就小有名气。而且她早早就当地作家协会的会员,好像还是散文协会的会员,各种头衔加身,让年少的她光芒万丈。

后来因为忙于工作和带娃,悦悦的文学梦想在十年前曾经搁浅。

但是她的文学功底一直都在,所以只要她去写散文,定会写出声情并茂、夹叙夹议的好散文。

就如这篇散文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

无论从标题还是内容都别具一格。

文章标题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悦悦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段文字来做标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更何况这段文字还颇具深意,这个标题为文章加了不少分,添了不少彩。

然后文章的开头也别具一格,悦悦用的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中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她巧妙的运用春天的种粟,引到了春天的植树,这样的开头特别自然,让大家有阅读下去的兴趣。

然后悦悦由此想到了去年春天单位的植树,她用详细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植树的全过程,介绍植树的全过程并不是目的所在,目的在于尽管这件事情时间短,但是意义非凡。

在书写的过程中,悦悦适时回忆了小时候种树的一件事,进一步说明植树意义之大。

十年种树,我们无法见证一棵树的十年成长,但是百年育人,我们可以见证孩子的成长。悦悦用生动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经历了从孩子的胚胎,然后十月怀胎,带他们来到这个人世间,从一个小不点儿,六七十公分的一个小不点儿,慢慢的长大成人,长成了一米四五的样子。慢慢在比肩自己,在超越自己。”

在这里,悦悦用了类比的方法,孩子就好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点点长大,十年的时间,在他们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的时间,让父母看到孩子的真正成长,看到了希望。

然后悦悦由孩子又想到了自己的文学梦,她曾经在心中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并努力去浇灌它,让它生根发芽。

只是这十年前,她曾经丢失过一段自己的文学梦,但这粒梦想的种子一直在心里,并没真正失去,所以重拾从前的梦,坚持写下去,永不放弃,最终,这颗文学的种子定会茁壮成长,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这篇文章悦悦的构思非常精妙,有类比,有引申,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绝对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散文。

读完悦悦的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练习写过散文,但从来没有写出这么好的散文,好的散文让人感受到文字之美,情怀之深,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

就像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无论哪一篇,读完之后都像喝了一杯甘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悦悦这篇文章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就是好散文的魅力所在。

读了她的这篇文章,我的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以后写散文一定要像桐馨悦院长那样去写,写出真文字、真感受、真性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