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生了一件事,关于清洁工老宋的
清洁工老宋总是打扫不好他的清洁区。不是污渍没清理干净,就是角落里没打扫到。同事说他,他不认错,还和同事吵架。我这个组长看着也着急。有一天,在走廊看到他打扫的地面,污渍没有清理干净。
如果你是领导,你怎么做?
A:“宋师傅,你怎么回事,老搞不好卫生?”
B:“宋师傅,我看了咱们组最近一个月的卫生检查情况,你有3次检查扣分,扣分都在3-5分”“这样会影响大家对咱们组的看法,也会影响大家对你的看法,更会影响你和咱们大家的考核”“如果下个月还是这样,领导会质疑我们适合不适合做这项工作呢,希望引起你的重视。”如果宋师傅有什么其他困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
如果你是领导,你选择用哪种方式对接老宋?
如果你选择A,老宋当时脸就会拉下来:“我哪里搞不好卫生嘛?”。老宋会觉得你在指责他,你的话里有主观偏见,有权威的压力。
他会委屈有怨言,心中充斥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更有甚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员工离职,公司的凝聚力受到影响。
相反,如果你用B的方式对待老宋,老宋不仅会认真处理他的卫生清洁问题,还会感恩戴德念你的好.......
BIC负面反馈法
B选项这种处理方式,就叫做BIC负面反馈法,是英文(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的缩写,意指事实影响后果。
在IBM等跨国企业中被普遍使用,是管理者向下属指出错误,给予反馈的一种标准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
以某员工迟到为例,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事件:小王多次参加会议迟到,作为管理者,为这件事找到小王谈话。
谈话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B(事实)
事实是指那些已经发生的行为,只讲事实,不讲观点。
不正确做法:“小王你经常迟到”。注意,这句话不是“事实”,只是管理者根据事实总结出来的观点,会引起小王的抵触情绪,所以不能用来反馈。
最正确做法:
“小王,最近一个月开会,你有3次迟到,其中有一次你还迟到了10分钟------”(用数据说话,这是事实。)
第二部分:I(影响)
影响是指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作用。
对他人的影响:
“你进入会场时,影响了主持人的思路,你看,今天主持人因为你的到来,就停顿了一下,又把前面的内容重复一下”(指出迟到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对自己的影响:
“不仅如此,会议前面讲了什么内容你也错过了,影响你对工作的理解,会后还要询问别人------”(指出迟到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第三部分:C(后果)
后果是指在影响的基础上,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
对他人的影响持续加深的后果:
“这样会让大家改变对你的看法,让大家觉得你不够尊重人,让领导觉得你不够重视工作,影响对你工作的评价-----,希望引起你的重视。”(引出由此而带来的后果。)
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反馈时将BIC一鼓作气说完,可以让员工比较客观地看到自身行为产生的负面效果,进而产生改进的愿望。
员工会明白,管理者并不是在针对他个人,而是想要对工作负责。在工作优先的前提下,员工更愿意心平气和与管理者讨论问题。
小结
BIC反馈法使用注意事项
有的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负面反馈时,会采用“三明治式”反馈模式,语言委婉,觉得效果也不错,BIC反馈法会不会太直接,没有温情?
“三明治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沟通方式,它的缺陷在于,员工会有选择地接受那些表扬性的词汇,而将真正需要反思的问题抛诸脑后。如果管理者批评的语言婉转晦涩,员工甚至都不知道这是负面反馈。
BIC反馈法,能够让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以便完成团队目标。
总之,负面反馈不可怕,避免员工情绪反弹的重点不在于我们反馈的内容,而在于反馈的方式。我们要避免使用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词汇,比如,避免使用类似“你总是”“你从不”的字眼。
好好结合上面的话进行实战修炼,你也会成为一个好领导,下属会很敬重你,不仅听你话还对你忠诚。祝你领导力嘎嘎上升!
看完这篇文章
如果你点个赞,然后放到了收藏夹,那这文章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确实需要改变自己,那么你已经跨过了第二道门槛;
如果你认真做了笔记,然后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践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上知行合一之路。
这条路不容易,但是你并不孤单。因为我也在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