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老师说过,当你想写一个主题,眼睛所及之处,触觉展开之处都是与此相关的。

最近两天触觉都是与孩子有关的,眼睛所及之处脑海回顾之处都是,尤其是关于陪伴二字,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

其一,全面陪伴。

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可在中国,因为有老人帮带以及经济需求点不同,全职妈妈还是少数,尤其是与日本相比较。据统计,日本70%女性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会离开工作,而在中国,孩子不满6岁的妈妈中,72%为职业女性。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决定都是斩钉截铁,毫无犹豫,但凡决定的事情就不后悔,一路向前,哪怕一路荆棘。记得那是在孩子出生前,在事业发展的最好上升期,我毅然辞掉了工作,全面陪伴。因为我坚持认为在孩子成长的前三年,必须有妈妈的全面陪伴。一辈子很长,但是孩子能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越小的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密切,长大后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越来越多,陪伴的意义和理解就不一样。多少年回顾,我想全面陪伴这个阶段一定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之一。

这个阶段的全面陪伴对孩子的性格以及教育的启蒙引导是最好的,同时带给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孩子的内心是被爱包围的。你会发现,个性是会有差异的。

当然,全面陪伴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而且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另一种陪伴,那就是高效率的陪伴。

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点,高效陪伴。

如果一个既带孩子又兼顾工作的妈妈,必须高度运转,同时也必须高效陪伴,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就像我昨天提及的平衡不了反而失衡。

孩子步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时候,选择性陪伴给予彼此一定的空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上幼儿园,妈妈有自己的空余时间,就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再也不仅仅是全职妈妈。而孩子在逐步成长,开始有辨识能力,父母就是他最好的一面镜子,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因此,有效陪伴在孩子从幼儿阶段慢慢过渡到成长阶段尤为重要,孩子需要的不再是24小时的全天候,他需要的是父母切中要点的高效率陪伴。

全面陪伴和有效陪伴,我们需要在孩子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成长期给予不同的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
    Judy依旧阅读 6,591评论 0 9
  • 父母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父母的陪伴不是身体的陪伴,还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父母们,请静下心听听孩子...
    文馨老师阅读 6,902评论 0 5
  • 这几天偶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我能有兴趣可以看下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被靳东连走路都带风的帅气吸引,看...
    张言晓语阅读 8,084评论 9 4
  • “ 也没什么太大的愿望,只希望能一家人整整齐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幸幸福福的在一起就好了 。”
    李美耳子阅读 1,183评论 0 2
  • 文/“北京套爷”文经风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飞舞着标签的时空里,一不留神就被标签贴上,成了定格,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没...
    62ee56d6bd78阅读 2,338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