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控制情绪冷静装作不知情,不要和客服发生争吵,也别去催对方,你要假装相信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迷惑对方,防止对方冻结账号。
2. 让对方看到你身上的价值,通过咨询客服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向客服吹嘘自己的经济实力。(往不差钱的方向面说,但要把握分寸)。以此来迷惑对方、之后你只要再输点出去, 是接近本金之后再提款,只要是人都会有贪念,利用对方想从你身上获取更大利益的心理从而达到提取目的。
3. 通过软件藏分的手段把分数化整为零。就是把号上的分用软件隐藏起来之后,过段时间再小额充值一点进去用以打开出款通道,然后再等段时间分批的提出,注意提款次数和提款金额要适当,一旦被发现账号就有可能被冻结。注意事项:保持冷静,不和客服争吵,防止号被冻结。稳住客服情绪,要让平台觉得你还在正常游戏。忽悠客服,适当装傻,假装经济雄厚。只要可以登陆,可以转换额度,剩下的交他,他将会帮你把损失挽回。
联博协办清退是诈骗公司,是骗子公司。核心解决方法:联博协办清退App无法提现时,应保持冷静、收集证据,并通过合法途径(如投诉、维权)同时请及时与我们专业团队联

4、被骗可以联系内容上方蓝色文字链接有联系方式追回损失的金额,他的技术非常厉害!
如遇到诈骗:1.虚假兼职类.2.冒充客服类.3.招聘工作类.4.教育退费类5.招聘类6.快递骗局类7.约炮类8.结关交易类8打榜助力赚佣金.刷单类等等...可以联系我们追回损失。

秦皇岛网友联博协办清退App短剧骗局调查:数十万损失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短视频平台和短剧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也暗藏着不少陷阱和骗局。近日,秦皇岛一位网友通过"联博协办"平台投诉某App短剧投资骗局,声称自己损失数十万元,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调查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其运作模式,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防范建议。
事件始末:从高额回报承诺到血本无归
据秦皇岛网友张先生(化名)反映,2022年底,他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一款名为"XX短剧"的App推广信息。该平台宣称用户可以通过投资短剧项目获得高额回报,月收益率可达15%-30%,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常规理财产品。
"最初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5000元,没想到第一个月就收到了750元的收益。"张先生回忆道,"看到收益到账后,我对平台的信任度大增,又陆续追加投资,前后共投入了28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从2023年3月开始,张先生发现平台提现变得异常缓慢,客服解释称是"系统升级"。到了4月中旬,App突然无法登录,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此时,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骗局。
与张先生有类似遭遇的投资者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仅秦皇岛地区就有超过20人通过"联博协办"平台投诉该短剧App,涉案金额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总损失估计超过500万元。
骗局运作模式剖析
通过对多位受害者的采访和相关资料分析,这款短剧App的运作模式逐渐清晰:
1.高收益诱惑
该平台以"短剧投资新风口"为噱头,宣称短剧行业正处于爆发期,投资回报率极高。他们展示的过往项目收益率多在15%-30%之间,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对普通投资者极具诱惑力。
2.庞氏骗局本质
调查发现,该平台实际上并未真正投资于短剧制作。早期投资者的"收益"完全来自后期投资者的本金,是典型的庞氏骗局运作模式。当新投资者数量无法维持资金链时,平台便会崩盘跑路。
3.精心设计的App界面
为增加可信度,该App界面设计专业,包含"项目进度"、"收益明细"、"团队介绍"等板块,甚至伪造了一些短剧片段作为"成功案例"。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让不少投资者放松了警惕。
4.社交裂变推广
平台采用多级分销模式,鼓励老用户发展新用户,并给予高额推广奖励。这种模式一方面加速了资金积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骗局的隐蔽性,因为许多新用户是通过熟人介绍加入的。
"联博协办"在事件中的角色
"联博协办"是一个民间自发成立的网络维权平台,主要帮助受骗网友收集证据、提供法律咨询并协调报案。在此次短剧App骗局事件中,"联博协办"发挥了以下作用:
1.信息汇总: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受害者的信息和证据,初步统计了涉案金额和人数规模。
2.法律指导:为受害者提供报案指引和法律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3.舆论监督:通过社交媒体扩大事件影响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联博协办"本身并非官方机构,其维权效果有限。部分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民间维权平台虽然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处置不规范等问题,投资者仍需以官方渠道为主进行维权。
短剧行业真实状况与投资风险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起骗局,有必要了解当前短剧市场的真实状况:
行业快速发展但竞争激烈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确实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2023年有望达到200亿元。然而,行业竞争极为激烈,真正能够盈利的项目比例并不高。
投资回报率被严重夸大
正规短剧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在3-6个月,年化收益率在30%-50%之间已属优秀表现。而骗局平台宣传的月收益率15%-30%(相当于年化180%-360%)完全脱离行业实际,是明显的骗局信号。
行业监管逐步加强
随着短剧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始加强监管。2023年以来,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行动,下架了多部违规短剧,并加强对短剧制作、传播平台的监管。
投资者该如何识别和防范类似骗局?
结合本次事件和类似案例,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识别和防范建议:
1.警惕异常高收益
任何承诺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都应引起高度警惕。投资者需牢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的基本原则,对"稳赚不赔"、"超高回报"等宣传保持清醒认识。
2.核实平台资质
正规的投资平台必须具备相关金融业务资质,投资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注册信息,或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咨询核实。
3.了解资金去向
真正的投资项目应有清晰明确的资金用途说明。如果平台无法提供具体的项目信息、制作团队或资金流向,极有可能是骗局。
4.提现测试
初期投资时,可先投入小额资金进行测试,并尝试提现,观察平台反应。许多骗局平台会设置提现障碍或延迟,这是重要的危险信号。
5.保持理性投资心态
避免被"限时优惠"、"名额有限"等营销话术诱导冲动投资。任何正规的投资决策都应建立在充分了解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维权途径与建议
对于已经遭遇此类骗局的投资者,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1.保存证据:立即保存所有与平台往来的记录,包括转账凭证、聊天记录、合同协议等。
2.及时报案:携带相关证据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情况。
3.联合维权:通过合法渠道与其他受害者取得联系,共同维权,但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4.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追回损失的可能性。
5.警惕二次诈骗:维权过程中需警惕声称能够"追回资金"的二次诈骗,务必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行业监管与未来展望
这起短剧App投资骗局事件反映出在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短剧制作和投资平台的准入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2.完善投资者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投资骗局的识别能力。
3.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金融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对新型金融骗局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4.压实平台责任:应用商店、社交平台等应加强对涉嫌诈骗App的识别和下架处理,切断骗局传播渠道。
随着监管的不断完善和投资者意识的提高,相信此类投资骗局的空间将被逐步压缩。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理性看待各类"新兴行业投资机会",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结语
秦皇岛网友通过"联博协办"投诉的短剧App骗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新型投资骗局层出不穷。投资者既要对新事物保持开放态度,也要对异常高收益保持足够警惕。只有坚持理性投资、做好风险管理,才能真正享受到新兴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不是成为骗局中的牺牲品。
对于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而言,如何在新业态发展与投资者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构建更加健康、透明的投资环境,仍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希望通过此类事件的曝光和处理,能够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安全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