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从罗振宇那里听到一个新词:心流。
大概意思是说在某个特定时刻,你会从现有的环境剥离出来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那是属于你个人专属的心流模式。
那最近我又从许知远老师那里听到这样一段独白:在傍晚时分,夜幕降临的时候我时常会有深陷人群的感觉,特别是在地铁、街道这样人流量特别多的时候,那个时候一首歌能把我带入到个人的、孤独的、疏离的、不知过去也不知未来的状况里面。
它好像有种奇怪的效果,那一刻我的感受会变得重新敏感起来。因为你在人群中,或者在办公室,或者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的私人性经常会消失,变为公众性的一部分,而持续的公众性对人的感受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那首歌就是一个逃离的办法,帮我逃离到个人世界的方法,逃离到一个无声的世界。
这原本是许知远老师在单读上的一段音频,但当听到这段话后,被文字填满的感觉油然而生。
因为这种感觉只有自己才能意识到,别人是无法察觉的,所以当你有过切身的经历后你会和它发生共鸣,而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旅行中的非常重要的时刻。
我自认为自己是偏内向的一个人,当然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怎样的状态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界定的,因为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同时扮演着很多不同的角色,因此你会有不同性格的展现。
但我承认在大部分场合还是偏内向型的,所以每当我看到类似孤独的词或句就特别有感觉。
比如周国平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又比如许知远的:我是一个非常害怕去陌生地方的人,我到哪都带着一本书是为什么呢,书其实是一个熟悉的世界,让我觉得非常安全。
为什么谈到内向或者孤独这类词,因为现在很流行“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和旅行的方式有很大关联,一个人的旅行充满诗意和美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阻碍和未知。
那么,旅行几个人合适呢?还有,到一个景点或者陌生的地方,拍几张照片或者吃当地的美食,就算是完成一次旅行吗?
这些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探索旅行意义。
以下内容均摘自许知远单读音频内容,作者:许知远 来源:单读音频,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在旅行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放弃自己的控制欲。如果你硬要控制自己的感受,但你控制不了的时候,那你就追随这个东西。
因为你要面临陌生的人、陌生的信息、陌生的景物,那你就像一个浮萍跟着这些东西飘一样,这是个信息流、情感流。你在里面起伏不定地飘,然后你感受每一刻给你带来的害怕也好,惊喜也好。
我到一个地方,街头遇到一个陌生人,我就会去他们的家里面,跟随他们做下一件事情,看他们有什么变化。这变成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斜穿中国旅行从黑龙江到云南,我没怎么到中国县城待过。
当然,我到过东北。我一开始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很新鲜:突!突!突!的三轮车;他们上土豆丝上一大盘;江边飘来一具女尸引起全城轰动,就每一个社会新闻都让我震颤不已,感觉不可思议。
但到一半的时候很快就厌倦了,盘子就大点小点嘛,土豆丝还是那些土豆丝嘛,你跟所有人交流就都是焦虑嘛,每个人都想多挣点钱,想去大城市看看嘛,夜总会的姑娘叫你同样的大哥嘛,你很快就厌倦了。
因为你对当地的感受或者对人的感觉没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很快就厌倦了。
然后你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等于之前的模式再度被固定了,然后打破这个模式,再寻找下一个模式是什么。
我觉得旅行就像是在剥洋葱,跟你的世界观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中间充满着厌倦,然后眼泪留下来,到下一层是什么,很有可能你剥到下面一层发现是空的,洋葱就是空的嘛,然后最后旅行就完成了。
来自于第八期单读杂志《漫游者》中的一篇关于波兰的文章,作者叫刘子超。他是这样形容旅行的:“所谓旅行就是走到另一个街面尝尝新馆子。今天西班牙菜,明天印度菜,后天意大利菜。不过吃来吃去你总有一天会发现,披萨就是馅饼,意大利面就是米线,奶酪就是豆腐,牛排就是烤肉,沙拉就是东北大拌菜,海鲜饭就是潮汕砂锅粥。旅行的意义变得虚无,我见过不少游荡半生,间隔年数次旅行者最终变为熟视无睹的废人。”
子超这段话为什么有趣呢,因为他在某种意义上探讨了陌生性和熟悉性的悖论。你以为你可以获得一种新的陌生,在陌生中确认自我,但其实你很快就陷入新的惯性,它变成新的熟悉,你所谓的探索又嘎然而止了。
这种方式其实非常限制我们旅行的方式,其实我们都是拿着孤独星球去旅行的,你去的咖啡馆都是一样,去的神庙是一样的,遵行这一样的介绍,当你拿着孤独星球的时候你看似走遍了世界,你完成的只不过是重复孤独星球上的东西。
这是旅行中的一个悖论,永远的一个悖论。那怎么再次打破这种悖论呢?
我觉得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既有自身的某种指南,这种指南是来自于知识上的指南,同时也是来自对自身坐标探索的指南,同时又丢掉指南,所以加缪会说旅行中最重要的是恐惧。
恐惧意味着你所有东西的消失,而恐惧使你重新变得高度敏感,可能展开新的发现未知的东西,但是又不能过分地恐惧,因为过分的恐惧又使你瘫痪。
其实旅行中两个人是最好的状况,比如你在机场里上个厕所不用担心行李丢掉,但两个人就会完成探索。
但是如果人再多的话,你会陷入到一个小团体,你会忘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所以怎么在寻找恐惧又不过分恐惧之间达到某种平衡,也是旅行中特别有意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