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当关上车门决心要走的那一瞬间,我承认我后悔了。
父亲抱着孩子生怕孩子看到我离去而哭泣,转身走进了院子里,母亲则隔着胡同对着我摆了摆手,示意我赶快走。
坐进车里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差一点就要掉下来,嘴里一直叨叨着:“我后悔了……”
老公则一脸嫌弃地看着我说:“又不是多长时间,至于吗你……”
没错,作为全职妈妈的我,三年来第一次离开孩子。
母亲父亲把老家的房子修葺了一番,我们一家三口回去度过了一个周末。母亲说让孩子留下来吧,在村里多跑跑。我当然乐见其成,一口答应了下来。
孩子玩的很开心,前院后院地跑着,上窜下跳地玩着,让我感觉很欣慰,也隐隐为自己接下来的自由时光兴奋和期待。
可是不知道是自己敏感还是怎样,宝宝每玩一会儿都要回来喊喊妈妈,即使母亲抱出去玩,他也在张着小手冲着我要抱抱。
他会不会不适应?
会不会舍不得我?
会不会哭着找我?
转念一想,虽然我是全职带,但是我父母也一直都在身边照应着。而且回过这么多次老家,只是这一次我不在身边而已,不会出问题的。
可即使是这样安慰自己,我仍旧出现了开头那样的场景。
而接下来的三天,是我成为母亲的这三年,最兵荒马乱的三天。也让我知道——
原来“分离”真的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一天错过,惯性使然,错过了享受片刻自由
“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
还记得,在回家的路上望着荒芜渐渐变繁荣的街道,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感觉空了一块。
回到家后,也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自由轻松的感觉。于是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性睡眠。
从傍晚六点,睡到了第二天六点。
醒来身边没有孩子,我第一反应是:宝宝昨晚睡得好不好?
想到这里,我快速甩了甩头,拼命压抑住自己想孩子的念头,然后决定——今天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于是,清晨起床后,我便坐在电脑前边吃早饭边写我的书评初稿。我承认,没有孩子在身边闹的日子,我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初稿。
看着稿子,我神清气爽,突然觉得时间富裕了起来,我这一天似乎可以大有可为。
时间还早,我索性走出了家门,好好逛了逛自己一直想逛的店,但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忍不住在玩具区停下来。
宝贝有没有听话?
宝贝会不会怪妈妈?
要不给他买个玩具吧。
所以,那天上午我花销的最大头,就是一个玩具小火车。
拿着这个玩具的时候,我感觉有一些哭笑不得,难道当了妈妈都会这样吗?
中午自己简单吃了一点,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看着空荡的房间有一丝丝的不知所措。
我拿出手机决定改一下稿子,但是总是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有一种类似于想念的感觉。
但这种想念不是持续不断地想,而是时不时进入到你脑海里的那种思念。仿佛你生命中少了什么东西,你不再完整,虽然不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但就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于是,我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收拾屋子,洗衣服。直到两个小时后瘫在沙发上,我才笑着骂自己,说好的轻松地过几天呢?
就这样让我在惯性之中,错过了这片刻的自由。这时候我开始隐约意识到,我已经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最爱变成了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
一天路过,浑浑噩噩反思自己是否在“假爱”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懂的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天后,我竟然开始不知道怎么面对第二天。从最开始的时候一切安好、清晨练笔、做瑜伽、吃早饭、发文……到随后面对诺大的房子,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从卧室逛到客厅,从客厅逛到厨房。房间太空了,都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本来想着孩子不在我可以踏踏实实写文,踏踏实实看书。结果到了晚上回忆起一天,几乎什么实质性的事情都没做。
做了什么?我已经回忆不起来,只觉得时间好慢,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秒针追着时针相遇又离开,仿佛它们过得都比我有意义。
母亲晚上发来了孩子的视频,我已经不想回复,反而有一股无名火让我开始发脾气,开始对着老公撒野。
什么人生没意义啦,什么活着没意思啦,什么也做不下去啦……老公看着这样的我哭笑不得。
我给自己找借口。孩子在的时候先看他之余写文看书,会觉得时间特别珍贵。现在他不在,我有大半时间,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老公笑着回了我一句:“你就是贱的。”
也许,我口口声声的爱也许只是“假爱”。同时也让开始我不得不相信那句话:不是孩子离不开大人,是大人离不开孩子……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分离,显然,这个课题我目前不及格。
我知道,我现在有多想念,等孩子回到我身边我就会有多后悔。
人不就是如此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我的潜意识一直在拒绝着这次短暂的分离,其实是在拒绝成长。
一天好好把握,“分离”这个课题我毕业了
心理学家荣伟玲曾经说过:“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
彻夜未眠,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种种行为,我究竟是真的想孩子,还是想霸占孩子?究竟是想禁锢自己,还是成长自己?
后来我终于明白,这一次短暂的分离,它的本质是需要我在爱中实现自我。
一直以来,也许我只是把孩子当做了我的附属品。但是,他不是我的物品,而是活生生的人。他总有一天要离开我,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去体会人世间的冷暖与善恶。
想到这里,我决定放过自己,开始不再抱怨,不再去自怜自艾,而是做自己。
最后一天的自由!我要好好把握。
我及时把前两天没有完成的任务补上,认真做了读书计划;走出家门做了一次健走,感受春风拂面,感受柳絮飘飞;不再让自己触景生情,而是午后沐浴阳光阅读,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我不在让内心的兵荒马乱使自己焦虑,我虽然知道分离的感觉如此煎熬,但是我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会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用三天适应了这短暂的分离,结束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个中道理。
一天路过,一天错过,但最后一天我正在努力好好把握住。做回自己,让这一天变得充实而又美好。
虽然,短暂的分离过后,接下来我仍旧是忙碌的全职妈妈。但我相信,我会做的比以前更好。
因为,在分离这个课题中,我已经让自己成功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