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
——绘本阅读原创课程建设小结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绘本课程这样做》这本书的阅读心得,题目是《让绘本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为什么以这个作为我今天分享的题目呢?因为在《绘本课程这样做》这本书中,提到了“绘本阅读课程的原创价值”。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绘本阅读课程的原创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发“儿童创作表达”课程板块,鼓励、指导孩子进行绘本创作,将心中的想象与创造、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观察,通过绘本创作表现出来。二是成立了绘本阅读创作社团。每年举办儿童原创绘本大赛,对原创绘本进行拍卖,激发学生创作绘本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个学生阅读绘本内化的重要环节。孩子们在阅读了大量经典绘本后,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对于绘本的兴趣、对于所阅读的绘本有没有产生共鸣、能否像绘本里所描绘的展现自己独特的感受,都可以从儿童创作原创绘本中找到答案。因此,就这一点,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感受。
一、生成课程:“一本书的故事讲述”到“许多人的故事分享”
绘本阅读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有时候,阅读就像在滚雪球,越滚越大。刚开始,是你一个人在滚雪球,可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个“雪球”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孤独奋斗,很多孩子都已经参与了故事的编织和续写,从一册绘本的故事讲述,演绎成了许多人的故事分享。
记得和孩子们一起讲述故事《小甲虫的旅行》,孩子们因为有了一定的旅行经验,所以对这个故事中小甲虫所看到的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达自己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从一个故事出发;到达的未必只是预想中的那个目的地,沿途遇见的风景同样醉人。《小甲虫的旅行》故事讲完后,我们展开了主题分享——“旅行的故事你知道吗”图片故事展。动员学生们用照片或图片把自己“旅行的故事”制作成了PPT,和其它同学一同再看看,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经历的旅行趣事,所见所闻等等。
其实,从一本书的故事讲述演变成许多人的故事分享,并不只是因为“书”本身所独有的玄机,更多的还是老师有“从故事到生活”或“从绘本到课程”这样的意识。故事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智慧,凭借在此之上对孩子的观察、了解,不断生成新的故事篇章。一册绘本,一个故事,本身不是课程。然而又因为一册绘本在集体中的分享,自然衍生出了一个新主题、展开了一个新的课程探索。它的课程价值,不言而喻。
二、深入课程:“日积月累的故事积淀”到“水到渠成的理解启发”
接手每一届孩子,我都努力坚持给他们讲故事。在主题活动“勇敢的我”进行中,我和孩子们就“勇敢”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孩子们说:“勇敢,就像小黑鱼一样,遇到危险的敌人,想办法吓跑它(《小黑鱼》)”;“小兔子皮科很勇敢,有时候躲过敌人,有时候和敌人发发火又走开了,最后还能很聪明地打败它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勇敢,就像小老鼠一样,明明害怕一个人睡觉,但是还是自己睡着了,以后就不怕了(《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勇敢,就像我们在六一体检的时候,看见医生叔叔戳手指的针就怕疼,但还是走到医生叔叔那里了”;“勇敢,还像三个强盗,知道自己的错误就改正了,变成了三个好人(《三个强盗》)”……在故事阅读中遇见的那些个动物、人物形象,已经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在漫长而又精妙的理解和内化过程中逐渐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精神食粮和学习榜样。
当书中的故事经由你的口传入孩子的耳朵、走进一个个孩子的心中时,故事其实就在进行着文化的启蒙和累积,是对心灵不断的唤醒和启发。故事以孩子“喜闻乐见”的美好且带着“无意识记忆”的优势,在孩子的心灵里埋下一颗颗种子,假以时日,在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慢慢发芽、长大……不身处其中,哪里又能说得清那种水到渠成的理解启发有多神奇?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情境》中亦提到:阅读经历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曾经阅读过那些书,它多姿多彩地呈现了当时的阅读心情,也造就今日的自我……如果老师对班上的孩子读过的故事、诗篇、绘本或民间传说,完全没有一点点概念的话,他又如何能好好地带领这个班呢?换而言之,如果老师对班上孩子的绘本阅读没有了解,也无法更好地实施当下的班级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绘本阅读其实成了隐性的课程,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它和学校的各色课程融合在一起,丰富着孩子对当下课程的感受、理解。
三、架构课程:“丰富多样的题材阅读”与“各不相同的兴趣牵引”
精装本、平装本,知识绘本、故事绘本,国内原创、国际大奖……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孩子们关注绘本,班级图书区域的绘本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让人觉得颇为可观。撇开多样化的装帧不谈,那些绘本呈现出来的丰富多样的题材、各不相同的视角、繁简不一的画风、个性化的语言诉说,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故事中受到不同的浸染和牵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兴趣、能力等的差异,他们在阅读中各自的兴趣牵引也各不相同。
宫西达也关于恐龙的系列作品《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集体阅读中常有孩子“点名”要求老师讲述,阅读区的图书磨损也显示这是备受孩子们欢迎的书籍。对于这一系列图书,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呢?我曾在图书区“蹲点”,悄悄观察过孩子们的“阅读”状态。
有的孩子,把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恐龙的书籍对比着看,在相互对照比较中,对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获得更加完备丰润的理解和认识。他们还和身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津津有味地交流着。他们是群小“恐龙”迷。
有的孩子投入在图片的观察和描摹中,一只小手的食指还尝试着在霸王龙的外形轮廓线上来回描画,从头到尾,一遍,两遍……近期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霸王龙”为主题的动物形象也越来越逼真、富于动感。
有的孩子则喜欢从页面的“云状”对话框中,尝试凭借回忆并结合自己认识、熟悉的字,把一个个长长的句子,一一对应地再认、猜读出来,并且乐此不疲。这个孩子到了对文字感兴趣的时期,对文字在“云状”对话框中呈现的状态又特别敏感和好奇。
还有的孩子,邀约两三个好朋友,想把这个故事尝试着表演出来他们认真观察图中恐龙的动作、神情,模拟着它们的体态,互相提示角色间的对话,并不时地发出“哈哈”的笑声,又在同伴的提醒下回归“表演”的主题……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吸引,相同的则是选择和喜欢。琳琅满目的“小书吧”中,有孩子热衷于看书,投入书中的故事世界;有孩子热衷于整理,把书按序排放,一个系列有几本,老师未必知道,而他却了然在心;还有孩子一个时期只看一本书,反复看,一个时期后,这本书他再也不选择了,不过,一旦有孩子谈论起有关这本书的话题,他会奉上自己的观察发现作为佐证提示小伙伴儿们……这些差异,从书而来,向课程走去,形成了老师在实施当下主题课程、建构新的主题课程的灵感和资源。
四、完善课程:“个性鲜明的绘本原创”和“精彩生动的故事会”
崔峦提到过:“课本只是一个例子”。众多的绘本为教师的教学以及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例子。因为讲述了绘本《小莲的花草四季》,于是有了学生的原创绘本“春的脚步”和“植物的生长过程”;因为有了更多学生参与绘本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开设了“向日葵故事会”,每周一期,报名抢票的学生络绎不绝;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对绘本阅读的渴望,我们在学校公众号平台开通了“朗读者”和“名师伴读”栏目,不定时地向学生推送精彩的绘本故事。《米莉的帽子变变变》《外婆变成了老娃娃》《我妈妈》《彩虹色的花》《大脚丫跳芭蕾》等一批绘本故事经过老师们的伴读,学生们的朗读,通过微信走进了众多学生的心灵。绘本故事会的成功创建,再次点燃了学生绘本阅读的热情,为绘本阅读课程的建立,提供了真真实实、脚踏实地的素材。在此,我也诚挚邀请群里的美女们,如果大家有兴趣进行绘本故事的分享,请到阳光四小向日葵故事会来吧,让我们一起参与绘本阅读的推广。
对老师而言,讲故事不是一时兴起的短暂热情;对孩子而言,听故事更是一种悠远神奇的曼妙享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这些积淀于心的故事,总会在某个时间碰撞成精彩的活动片段,让我们感叹:那些密密匝匝的故事已经编织成了一张张关乎情感、关乎知识和能力、更充满智慧的网,因为这张“网”,孩子们和老师在一起,总会有更多、更新的源于“课程”的发现和体验!
绘本阅读早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功利,它以“随风潜入夜”的姿态,“润物细无声”地融进课程。课程的生成、实施、架构和调整,都会因为绘本阅读,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遇见不同的风景,绘本阅读的种子悄然间在纯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