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系列短跑冲刺。
——《精力管理》
最近气温骤降,秋雨绵绵,原本是最宜人的气温,却总让人觉得无精打采,每天挂着一副睡不醒的模样。
以前,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阅读了一些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其中不少的建议和技巧让我深以为然,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无力践行。
因为,当身心俱疲时,再高效的时间管理法则也无法确保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每一件事。
比如,早晨精神抖擞地去上班,结束了一上午紧张高效的工作后,中午便开始就觉得精力不济、焦躁易怒;
参加了一场重要会议,可刚到下半场就疲惫不已,注意力难以集中;
明明约好家人晚上一起外出就餐娱乐,可还没下班就疲倦地失去了兴致和动力......
好不容易送走“春困”,怎奈传说中的“秋乏”又不期而至?!
心有不甘的我翻开了《精力管理》一书,想去专业人士那里寻找答案。
本书的作者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是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和精力管理专家,二人从与职业运动员的合作中总结出经验,指出我们的精力分为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维度,并通过多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对精力的保持和恢复提供了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方法和建议。
书中案例之一的罗杰先生是一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风华正茂、身居公司要职、收入丰厚、生活优渥,且婚姻长久、两个女儿健康乖巧。在任何一个旁观者眼中,罗杰先生都是一个过着充实美满生活的“羡慕嫉妒恨”对象。
可是,这样一个表面风光的罗杰先生却因“精力低下、焦躁消极、人际关系淡薄、缺乏激情”等原因面临着工作表现低下、家庭关系紧张等重重危机。
最终,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通过系统的精力管理训练方法,罗杰先生才得以重获新生。
一、精力管理的要点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得基础。
全情投入是确保最优表现得最佳精力状态。
人需要顺应消耗与恢复的节奏。
放松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有效产出的时间。
二、精力管理训练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目标:倾听自己的内心,做自己选择的、最喜欢的事情——探寻自己最重视的价值观——构想自己理想的生活蓝图
2、正视现实:诚实地看待自己,认识到当前的我们与理想的差距;不要为了保护自尊欺骗自己和责怪他人;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可以切实改变的事物上。
3、付诸行动:建立仪式习惯,并将时间和行为精准化和具体化,坚持30-60天的养成周期;保持渐进的节奏,集中精力每次只建立一项习惯。
三、实用TIPS
(一)体能精力:健康最重要
延长呼吸: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精力恢复。三次一组吸气、六次一组呼气可以使体能、思维和情感平复下来。
低升糖指数早餐:一顿低升糖指数早餐可以提供高效并持久的精力,如全麦食物、蛋白质和低糖水果。
两餐间的零食:多选择坚果、葵花籽、水果等低升糖指数的零食。
睡眠:普遍的科学共识是“人体每晚需要7至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运转良好”。夜晚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连续、结束得越晚,越会变得低效、也更容易犯错误。
解决入睡障碍:拿出日记本进行“精神宣泄”,用10-15分钟写下自己想到的事件和看法;花15-20分钟阅读非小说类书籍。
解决起床难:放远闹钟、打开灯光、户外快走10-15分钟。
(二)情感精力:将威胁转化为挑战
自我精力再生:每周拿出固定的几小时做有趣放松的事。
伴侣情感淡薄:每周末上午抽出1.5小时夫妻聊天;每双周固定一晚二人约会。
亲子关系疏远:每周抽出固定一晚单独带子女外出用餐。
解决急躁:面对压力时念出“心平气和”咒语。
同事沟通:提批评意见时,采用“三明治”技巧,即正面评价——批评意见——鼓励。
(三)思维精力:保持专注和乐观
学会在放松中思考:沐浴、散步、慢跑、听音乐时......
早晨:感恩仪式——写下生活中值得感激的事情;列出当天的待办事项。
上午黄金时间: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定时休整:每工作90分钟短暂休整和放空,串门聊天、听音乐、爬楼梯......
(四)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义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意志精力的关键动力在于性格品质——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勇气和信念,即使面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会在所不惜。
案例中的罗杰先生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几乎拥有了他增加渴望的一切,但他却越来越感到疲惫和沮丧。因为,他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应付外界的问题,却不再思考自己对于生活的期望,忘记了什么才是生活中最能给他带来激情和满足的动力。
也许,“罗杰”就在身边。
摘要此书,与你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