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个孩子,你的人生才完整!”
这句话大多数被催生的人都非常熟悉,来自亲戚长辈,来自生过孩子的朋友,甚至来自没有选择与你“统一战线”的另一半,最多的还是来自父母。“不要孩子就是自私”的大帽子一扣,“你只管要,生了我们给你带”的保险栓一上,“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都满地跑了,没个孙子我在朋友面前都说不上话”的道德绑架,外加几次眼泪攻势,不少人虽然觉得自己还没做好准备,也没顶住朋友圈里有娃一族的照片视频的狂轰乱炸,一不小心喜获验孕棒上两道杠,转念想想,也许随大流生个娃就不必再忍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自我安慰有个孩子改变一下也不错,然而怀胎十月眨眼过,孩子落地,问题也来了。
在父母眼中,甭管是呱呱落地还是二十啷当岁,孩子依然是孩子。长辈们想为自己的孩子减轻负担,主动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职责,在有些人看来,有一种“你帮我带娃,我给你养老”的观念,有等价交换的意味,乍一听也挺合理的,但仔细想想,大多长辈根本还没有到需要孩子给自己养老的年龄,他们大多数身体硬朗,面对高额的养娃费用,很多长辈还在不停补贴着自己的儿女,不是打击长辈抱孙的热情,但是事实上,孩子的孩子已逐渐成为长辈们退休之后最大的压力来源,甚至成为长辈们的负担。在孩子的孩子出生后,大多数父母就放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挥别广场舞的姐妹,按灭麻将桌上的烟头,有的甚至离开家乡远赴千里给孩子带孩子。放眼望望周边的公园、广场和小区,多得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推或抱着娃在晒太阳遛弯儿。也有一部分长辈因为各种原因自己选择不带孙子,也会掏钱来雇人帮忙带孙子。所以很多小年轻理所应当的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把自己对孩子的责任反手一甩转嫁给父母,谁叫他们当初承诺你只管生来着。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模式,虽说亲自带是父母最愿意的方式,可不少父母妥协于现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在父母出门工作的整个漫长的白天,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陪伴,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下班后屈指可数的几小时,有时候下班回来吃个饭,想舒缓工作压力洗个澡刷刷手机,才发现孩子已经被父母哄睡了,有些孩子晚上也是和奶奶或者姥姥睡在一起,早上一起床,父母可能已经踏上了早班车。母亲在孩子眼中快要被奶奶姥姥所取代,更别提父亲的存在感了。好不容易熬到周六日可以全身心陪陪孩子,但是想着休息了,睡个懒觉,见个朋友,打会儿游戏…哎呀哎呀天黑了,孩子要睡了,你们哄睡了我就图个省心吧。往往因为平时长辈们把孩子照顾得太好了,孩子对父母的需求度反而降低了,反正提的要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会想尽办法去满足,也给父母的推脱找了足够充分的理由,造就了一批自己都没“断奶”的“巨婴”家长,持续缺席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甩手掌柜”对孩子造成的的伤害往往是巨大且不可逆的,最好还是自己有时间就尽量多陪伴,毕竟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
我见过的极端例子是父亲的好朋友,他与老伴已经有五年多没见面了,因为老两口的两个女儿在不同的国度,孩子差不多同时出生,在没有月嫂这个职业的国外,两个老人只能分头行动一人一家带孩子。语言不通、带娃压力大而且十分思念老伴,这些情绪平时在女儿家也不敢太表露,有一次过年老爷子给我父亲打电话诉苦,忍不住还落泪了,老两口辛苦一辈子熬到退休,不能好好休息好好享受生活,还要独自在异乡饱尝伴侣分离之苦,带孩子本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虽然孩子小但是琐碎的事情特别多,老人对孙辈的爱是纯朴深厚的,这是孩子生命中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但是老人与伴侣之间的几十年沉淀的相濡以沫的感情,与老朋友畅所欲言一起出游的乐趣,在闲暇时间看看报纸喝喝茶享受浮生一日,甚至在午后的沙发上伴随着电视机的吵杂声眯上一觉,也是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父母带,自己舒服;自己带,孩子舒服,父母没有帮着带孩子的,学会妥协和理解,不要一味怪罪。不让父母在带孩子的事情上过度参与,不是因为他们带不好,是心疼他们。父母帮着带孩子的,心怀感恩,找个平衡,自己也要在下班之后多陪陪孩子,毕竟父母已经把自己带大了,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将父母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