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一听书名就知道大概的内容,人容易困在自己的习惯思维当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有切身的经历。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很重要的原因认为学习没有用,考大学没有用,他们会振振有词的说,你看那些大款们,有不少都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吗,很多即使考上了大学也没念完,甚至到他们长到成人也会这么认为,他们还会举例子某某博士又在给某某文盲打工。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多少,而学历高的人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概率是多少。他们没有成功就是被自己的思维模式困住了,成为了思维的囚徒。更可怕的是,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是不可逆的,一旦被这种思维困住,就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不会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人们为什么困在思维的牢笼里面呢?一个是面临着很严重的困境,他们应对起来非常难,所以选择退一步逃避或是选择一些比较容易获得积极反馈的事情。面对事业的不顺心,酗酒、赌博、打击斗殴都是常见的排解郁闷的方法,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吧负面情绪一扫而光,重新振作开始投入新的工作,这算是走出牢笼,更多的是加重了他们对困境的不满、愤懑最终走向放弃。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思维的偏见也会导致思维的牢笼。在身处顺境的情况下没有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固守原来的思维,最终也没有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曾经风光无限的诺基亚手机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变革,固守塞班系统,到最后导致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一度退出手机市场。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常见的,不行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是在利用2000的思维习惯和现在的人和事在打交道呢?可能学校教育就是这样的,甚至是在利用上个世纪的教育方法和理论来教育这个世纪的学生,结果必败,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很长时间。
如何走出思维的困境呢?
方法一,乐观的面对困境。困境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危机,而危机代表着危险和机会,我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多采用积极的方式,激发出能量,才能与别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成为一个相相互扶持的共同体。比如曾经要好的朋友因为一些小事反目成仇,导致老死不相往来,确实令人遗憾。仔细思考就是在面对危机的过程中二人都被自己的思维困住,采用了消极的行为。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从积极的角度出发,选择更加有能量感的行为,可能结局就不一样了。面对事业和生活的困境时,想一想事情的积极方面,并努力的把积极的方面实现了,自然也就走出了思维的牢笼。作者的老师弗兰克尔曾经被关押在纳粹的集中营里,这可能算是极大的逆境了吧?但他没有把自己困在逆境当中,而是找到了生活的积极意义,在集中营里写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巨著。
方法二,实现有意义的目标。人活着就会对有些人和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存在,并学会承受一切,自己的心才会被积极的事情占据们就会产生积极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思维与长处,用于帮助别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书中提到了一个山脉理论,把对自己有意义的人或事放在山峰上,思考哪些人或事最有意义,反复出现的是什么,如何把这些融入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意识目标,而不是为了权利和享乐。把阻碍意义实现的人或事放在山谷里,同样思考这些反复出现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方法三,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山峰和山谷呢?需要我们把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想一想当时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回忆一下当时的感受,记录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和要做什么,不错记录和复盘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会做一些以前你不会做的事情,这就是成长。
世界上真正可怕的牢笼不是监狱,而是人的思维,与其困在思维的牢笼里痛苦的度过一生,不如好好品读一下这本书,活出自己人生的意义,走出思维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