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湘军首领曾国藩就曾经在对付太平军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口号“结硬寨,打呆仗”。其实,在个人成长和精进的过程也是如此。
今天写的另一片读书笔记提到的同事邓杰,似乎就符合这个例子。
从数据库反复调试直到明白怎么用,到写软件操作说明到不断的去更新,这些很细很繁琐的事看出他做的很认真,甚至是有些机械化。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他为每个项目都建立了一套文件夹,还有一个备注文档,记录了有关这个项目的推进细节和重要沟通细节,以及问题解决办法。
从他这里学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大脑解压,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是和领导交流结束,会立即复盘谈话要点,并给领导确认。
这种做法就是及时反馈,弄明白接下来自己的工作方向及注意要点,让领导知道他说的话,对方认真听了,若果有不对,领导可以快速纠正。
而不是自己那样去接受信息:
1.认为信息量大,首先就对信息存在敬畏
2.把自己埋没在细节信息里面,忽略了对信息的理解及抽象整理简化信息结构让自己更容易记忆。
3.对信息中出现的源概念,缺少深入理解
4.缺少和领导反馈沟通
没有努力的选择,都是徒劳的挣扎。没有目的的选择,都是盲目的冲撞。我们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也不能忘了最终要去哪,终即是始,始即为终。只有做好这种根本性的选择,我们才能抵御各种外界的诱惑,不会被一时的利益蒙蔽。
这一年在吴总的规划下,很明显是把自己拉进了一个对自己来说全新的领域,自己感觉没有成长也很不自在,在这段话中的词汇是“徒劳的挣扎”,似乎验证了自己在新领域中能力的不足。
应该是运气比较好,有机会在那个职位上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但是自己能力不足,并且在面对洁中而来的问题出现并且被领导大骂时,自己内心是脆弱的,玻璃心,经不起敲打,自己又给自己贴标签进入了抑郁状态,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上的疲惫,一切都感到没有劲,越来越讨厌上班那个地方,和同事在一起觉得很不入流,在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中越走越远。
真的是机会给了自己,自己没有接住,这说明了自己在进入新环境后快速应变及面对困难挫折的韧性不足。
那个女生却没有这么得意,她只是说:你们看到了我现在的选择正确,却没有看到我当年省吃俭用时的供房经历,那时候月薪6千不到还要出去接私活还房贷,一套衣服都穿了好几年了,看到喜欢的包都不敢买。你可以选择正确的路去走,但是你的选择一定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最近一直在用梁宁的“点线面体”理论在琢磨朋友所做的事情。
也给朋友讲过大概有三次,尤其是强哥,这一点他不懂,也很另眼看待我。
那一次和他一起吃饭,他用异样的眼光对我说,从你的言谈看的出来你的思想好想与这个社会脱节了,这让我很诧异。
现在反思这件事,以及自己这么说,应该是这正确的,但是自己不能在这点上越来越会说,这一点就不好再随便说了,自己选择好用聪明人的笨办法践行自己的选择就好了,直到自己走出现在这个困境。
在物理学中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效果跟这三要素息息相关,缺一不可。在错误的方向上,用力越多,浪费力气越多;方向正确,不用力推,也没什么效果;最后就算你找对方向也用了力,作用点没找对,同样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努力和选择同样的重要。
这个观点比较有意思,用物理学中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点讲述了“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力的大小,就是下了多大的功夫,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刚好符合点线面体的理论,不冲突,通过这个解释,这个道理也浅显易懂了。
“迷失时,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有时候,真正好的选择不仅仅是选择那些最有前景和看起来很美好的一面,而要看到这条路选择之后是否对你有所成长和帮助。
迷茫和彷徨时,好的选择往往反人性认知,它往往是更艰辛有困难的。
这一点在和邓杰那次聊天时,他也给我讲过他之前的做法,以及在公司近段时间做的事情。
他说,他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些事情他也没有做过,没有做过,当试着把这些难搞的事情做好时,就会引起领导的注意,也同样证明自己能力的提升。
他这么说时,感觉如果放到自己身上也很反自己的直觉和感觉:自己肯定会不自觉的抗拒和拒绝。这和吴总对我讲过几次,我只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对其他的吩咐和期望从来没有反馈。
这些反馈似乎切中了自己在新领域上升和得到有效锻炼的路径。
聪明人笨办法,这个道理自己一定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