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分析病案步骤:

1、根据病案记述的症状、舌相、脉相逐一做出直接诊断。

2、对一果多因的,尽可能穷尽考虑到其各种原因。

3、综合整个直接诊断,找出症状、舌脉相反映不一致的情形,分析其原因,排除不合理的状况,得出尽可能最合理的直接诊断结果。

4、面对直接诊断结果,探究、推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5、闭上眼晴,脑海里想象一副人体结构:依托医案记述的情况、直接诊断的结果、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将疾病发生、传变的轨迹推导一遍。

6、分析归纳出病位、症状、病性、病态的相关情况。

7、根据病位、病性、病态、症状选用合适的药材。

8、对照医案的用药来分析自己辨证的方向是否正确。

9、进而揣摩名家辨证用药的思路,逐步修正自己的偏差。

感悟:1、学中医得“悟”。掌握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等基础知识后,面对病案时,要推理、要悟。在症状、舌相、脉相之间,通过中医基础知识的推导,建立起相互联系,并排除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得出能够符合医理、让人信服的诊断结果。

2、在完成这一论证过程中常感困难重重,说不下去理。究其原因,是中医基础知识缺乏、眼界狭窄、思维不开放、看问题的角度单一。

3、学中医应该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初学模仿阶段。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揣摩授业老师的辨证、用药思路,让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向老师靠近,形成自己基本的辨证、用药定式。

第二重是博采众长阶段。在形成定式之后,要广泛阅读其他中医典籍、名家医案,揣摩领悟前人的思想、思路,对照自己的定式进行修正、补充,扩大自身的格局与眼界。

第三重境界是回归自我阶段。博采众长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把前人思想融入自身,将自己已有的定式提升,使自己在学习、吸收、提升中往复前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