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世界杯小组赛又来继续看电影,真是忙死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了。
对于棒子国出品的影视剧我一向是没什么兴趣的,但这部《燃烧》实在太火爆,首页里经常能看到。
1、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凭借场刊3.8分的高分(满分4分)成为戛纳场刊史上最高分;
3、影评专家和文青的各式解读;
说实话这三点勾起我的一点点好奇心,查了一下介绍,该电影是根据我喜欢的日本作家村上大神的《烧仓房》改编的。
嗯,好吧,似乎可以欣赏一下。
整部影片节奏缓慢,充斥着意识流、哲学、隐喻等高层次的东西,导演你玩得开心就好。
男主李钟秀遇到一个自称是老家邻居的年轻女孩——沈海美,然后两个人莫名其妙地上了床,沈海美出国去非洲,拜托李钟秀帮忙照顾她养在出租屋里的猫。
李钟秀也是个老实孩子,认为跟人上了床就要负起责任,欣然接受代理铲屎官的职务。
每次去的时候还顺便做做其他的事,看着窗外的灯塔,一边幻想海美一边脱下裤子不可描述起来。
不过这只叫“锅炉”的猫从来没有在李钟秀面前出现过,但又有证据证明这只猫是存在的——柜子里的猫粮,空置的食盆水盆,还有猫砂里的便便。
即使后来沈海美失踪,楼下的邻居说这里不准养猫,李钟秀都深信不疑“锅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沈海美从非洲回来的同时带回来一个神秘富二代——本,老实孩子李钟秀见状一脸茫然,这是什么情况?这男人是谁?
虽然心里有疑问,但本邀请李钟秀参加他们的聚会时,老实孩子是没有拒绝的。同样的,海美打电话说要和本一起来他家,老实孩子也没有拒绝。
不善言辞的李钟秀和精英人格的本完全就是两个极端,李钟秀是个底层青年,性格木讷、没有固定工作,长得也一般;本就不一样了,活脱脱的青年才俊,性格温和、住富人区、开保时捷、出手阔绰,长得也不错,朋友们也都是非富即贵。
像沈海美这种有点会编故事、神经质又大胆的姑娘,愿意和谁待在一起全凭心情。
和李钟秀上床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本在一起就是为了解决精神需求。就像她自己在聚会上说的小饿和大饿的概念。
海美的裸舞很美,不用过度解读,不过就是吸食大麻后的自我放飞,她那个时候脑子是不清醒的。
本对李钟秀说的每隔两个月就会烧掉废弃的塑料大棚,这引起了李钟秀的格外关注,每天都到周围去转悠看有没有大棚被烧掉。
很奇怪不是吗?
仅仅是好奇心所引起的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李钟秀有类似的经历,烧掉离家出走妈妈的衣服。吞噬卷曲的火苗对他童年造成的影响不止一星半点,那种震撼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里。
至于海美的失踪,应该和本脱不了关系,或许是通过他的关系又认识了其他多金的青年才俊,跟李钟秀和本都切断了联系;又或许本是个中间人,负责寻找像海美这样孤独单身的年轻女孩,然后让教会的朋友们进行选择,之后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本应该是一个gay,原因有以下五点:
1、厕所置物柜里的化妆箱,种类很齐全,没有哪个直男会这样(他们对于化妆品的概念都是100多元就可以搞定的);
2、朋友聚会时,沈海美和他新认识的那个女孩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经历,其他人都在认真听,而本在打哈欠,说明他对女孩们说的什么内容并没有兴趣,但又不得不这样做,就像是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而已;
3、对待李钟秀的态度怎么看怎么暧昧。李钟秀说喜欢福克纳,就去找书看,咖啡馆里抚摸福克纳小说封面上男人的嘴;看到李钟秀的车停在楼下还专门打个电话,主动提出让李钟秀把车停在他的车库里并邀请参加他的聚会;
4、戴隐形眼镜和整理头发的动作都有点不太自然,给不知名女孩化妆又显得很专业,偏向娘化;
5、李钟秀约他出来见面,还说会和海美一起见他,毫无防备地就去了。李钟秀拿刀杀他的时候他也没有推开,而是去抱李钟秀。
李钟秀潜在的暴力基因是遗传自他爸,属于冲动犯罪,犯罪完了又来后悔的那种。他杀人犯罪了这点毋庸置疑,但本有没有杀海美这个尚无定论。
没有直观的证据证明海美是被本杀掉的,抽屉里的手表和突然出现的猫都可以说是巧合,手表无非就是一个廉价的奖品,随处可见,海美同事的手腕上有个一模一样的;猫可能就像是本说的,是他捡回来的流浪猫,李钟秀叫“锅炉”的名字猫有反应也是巧合,因为那个不知名女孩找猫的时候叫的是另一个名字——ravi。
我知道肯定还有人疑惑抽屉里的其他女性饰品,这个也很好解释,万一本有收藏癖呢?喜欢收集女性的饰品,有这种癖好的人不在少数,又不犯罪对吧?
李钟秀、沈海美、本这三个人就是现在一部分年轻人的缩影。迷茫、神经质、焦虑、生存压力、社交障碍、肉体寂寞、精神空虚、不可言说的喜好……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踏出自己的安全区。
“橘子”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何必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