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在商场里会听到哭闹的孩子刷赖皮的揪着父母索要某个玩具,而父母开始会耐心说教,但最后扭不过孩子则会愤愤的把孩子训斥一顿,然后大家原来好好的心情都弄得不欢而散,其实有时候是家长们从小不经意间造成了孩子们的“讨债”性格。
当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希望给他们最好的,不论她们要什么我们都无条件的满足,或给予他们要求之外更好的一切,可能他们小的时候是我们给予的东西,但随着他们慢慢的长大,要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甚至比我们可给予的要求还要高,这时大家会有点撑不住的感觉,其实孩子们的习惯都是从父母出学习到的,包括欲望。
记得我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去超市,当然我们买东西时她也会去看自己喜欢的玩具柜台,但我会在进超市前和她说好,宝宝今天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只可以选择10元以内的东西哦,这时她会非常愿意接受我的规定,然后去找10元以内的玩具,当她懂得去看标价牌时才会知道自己可以选择的商品的价值,从中也学会了认识价格表和衡量她低价之间的差价,也可以从中去选择这个商品的价值,如果她非常喜欢,但又超出了我规定的价格,那就要她自己考虑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或者重新选择10元以内的东西,当她确定好玩具时会拿给我来看,这时我再确定一下价格并说:“好的,你选择好了吗?”她会确定自己所选的。这样自己选择的东西可能陪伴她的时间会更长久些。当看到这些玩具时也会想起背后的故事。
在孩子慢慢长大后当她给你提买东西的要求时,千万不要用成绩和他们交换,这样在她们的概念里不会感谢你们,而会觉得我所有得到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用成绩换来的,我一个同事家里条件不怎么好,和公婆住一起,儿子在小学阶段非常听她话成绩也不错,但是到了中学后一反常态,还经常问她要这要那,因为父亲常带他出去吃饭,所以对吃的要求也很高,还经常自己叫外卖一顿就是好几十元,同事有时非常伤心,觉得自己为他付出那么多儿子却一点也不体谅,但问她你真的关心过你儿子吗?你给他的都是有要求的和回报的,但他喜欢什么在学校里的情况怎样,她一概不知,只看分数,只听老师和她说的一些情况,成绩下降,默写不对……除了这些她们还真没什么共同语言了,儿子还是时不时地问她要钱买东西,但他儿子在网上吐露心声的文章她却看不懂,也不去了解,这样怎么会有良好的沟通呢?
所以我们怎样对待孩子他们也会同样的对待我们,别忘了我们最初对于他们的爱,他们能真正陪伴我们的时间其实很有限,别说这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路,过多的干涉累了自己也累了孩子,有时孩子是来教导我们的,让我们去学习如何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