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又火了一把,弟弟妹妹们突然就想起了我这个家族长姐,纷纷嘘寒问暖,要了电话要地址,搞得我一时间感慨万分,果然我是老了,那些鼻涕虫们居然都懂得关心人了。
回忆意兴阑珊呢,小崽子们个个原形毕露,“姐,这是我的淘宝店,这件衣服特别适合你,我先给你寄过去吧”,“大姐,我最近做微商,给你弄几款内衣”。
几天之后,快递小哥成了家里熟客,当然,该发的红包一分都不能少。毕竟我上着班,不好占他们便宜。估计他们也都看准了这一点。
还来不及郁闷呢,又有好几个生完孩子待业在家朋友纷纷来电咨询,“你说我要不要做微商代理?”我知道她们已经开始挖掘我这个潜在的客服。
2
“大众创业”的呼声一出,年轻人的激情似乎一下被点燃了。就像一个弟弟所说“硬板凳坐够了,我要坐软沙发。”谁愿意看人脸色受人气,谁不想自己当自己的领导?
于是一股脑开超市、做微商、开淘宝,在大多数人心里,这几个不需要太多资金,技术和人脉,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可到最后,勤奋踏实的勉强糊口,心急懒惰的传销,骗人,无奇不有。
其实,创业是个艰苦的活,大家本来冲着自由,不用看脸色才不愿上班,自己当老板的,但是,很快,创业狗们恍然大悟,这条路比上班累多了。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淘宝、微商呢?误区作祟。
误区一:成本小门槛低。
为什么90后创业的人多呢,和资金有很大关系,90后的父母这一辈家里多少有点底,年轻的时候有点闲钱可以造。这一点,非常重要。你看80后,不是不想创业,但是毕业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得养家糊口啊,好不容易有点资本了,年龄大了,不敢造次啊。但家里那点积蓄毕竟不多,所以大部分人选择微商、淘宝的,大家都觉得这种虚拟的经营方式,至少省了房租,但是有经验的淘宝老手,或者说淘宝成功的人都知道,广告费就是个不菲的数字。
误区二:不用关系。
干这个,最多就是骚扰骚扰亲戚朋友,对于没办法拼爹的人,最好不过,可是,没有一定的圈子,最多也就养活自己,自由,谈何容易。
误区三:不成功也没损失
我身边很多人,当年一窝蜂扎进淘宝,十年过去了,依然一无所有,现在想工作难回头,继续做生意,年年都是赚的只够本钱。
3
前几天,单位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报名表发过来着实让我大吃一惊,除了60前就是90后。
60后的企业家报名很常见,摸爬打滚多年,深谙此道是当然。倒是这些90后让我刮目相看,一向被大家认为非主流的一辈占据创业的主流,我是深有体会,可是懂得这道上凑热闹的还真不多。
究竟什么道,当然是创业之道经商之道。
3
创业,不管你做的是什么,既然自己当老板赚钱,就谓商,经商之道,要最重要的当然是懂政策并且善于用政策。
问:政策对创业有什么实质的帮助?
优化了创业环境,简化了办事程序这些大家深有体会,我就不普及了。重要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钱了,能给钱,给平台,给资源,你敢说你不想要?有远见的创业者绝不满足于维持生计的。
问:如何用政策拿到钱?
没事多逛逛地方政府部门网站,科教文卫一大堆厅局的名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厅局的网站随时都可能会有项目、会议、培训等等,没准就有符合你的,拿到项目当然就拿到钱了。
问:怎么拿到项目?
首先你得有技术,如果骗人的玩意还是悄悄一边呆着。其次,找到符合你们的领域,结合项目通知的要求,就能申报,上过学的人就不用我教怎么写项目本子了,实在不会,还有万能的度娘和中介机构呢。本子符合要求过了初审就能答辩,答辩,当然要你对自己领域的独特认识,然后就是语言表述能力了,能否成功就靠本事了。
问:项目或者培训的好处?
项目都有钱,当然有的项目钱可能很少,有些人会不屑一顾,培训会议之类的可能要自己掏钱。可是,创业,钱只是一个问题,名气与人脉才是你打开局面的神器。
只要参加项目答辩,就相当于一个免费的创业咨询啊,当地或者外地的行业大咖给你指点,即使失败,也能积累经验。成功了就更不要说了,这扇门都为你打开了,就好好利用这些机会吧。
培训或会议的好处是隐形的,像我说的那个培训班,60后的企业家们不是你想勾搭就能来的,快去免费取经吧。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哪怕主角不是你,毫无损失,还能开开眼界。所以,创业的小伙伴们,不要一味埋头苦干,闭门造车了,紧跟形式,抓牢政策这个隐形的大树,一招就能甩别人几条街,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