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曾经发文《不算初恋的初恋》,分一、二、三、四章分别刊出,展现量和阅读量颇丰,评论者对该文赞誉有加。很多朋友说特别喜欢看我的文章,希望我多出好文,让大家赏心悦目。
虽在文坛浸润50年,要拿出真正好的作品,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为不失读者对我的垂爱,穷其心智、殚精竭虑,力求精益求精,从今天开始写《我的初恋》。限于囊中羞涩、文学底蕴先天不足,文字刻画细腻欠妥,敬请读者宽宥,在此致谢!
文中所叙事实,没有半点虚构,更没有半点夸张。
1977年恢复高考,24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因为恢复高考的时间是在冬天,当年考生云集,只要是读过几天书的小伙子都能参加考试。还有早参加了工作的老师、干部,只要感觉自己文才出众也可以参加。当年参考的考生就有我的高中老师。我是1973年元月高中毕业的,1977年恢复高考是冬天,已时过四年将近五年。我的老师已经从教育部门调到政府部门,从政了。
我的报名号是两个公社数千考生的二号,考试的座位号就按报名号安排。前面一号便是我的高中老师,我后面的三号也是一位高中老师,他是我高中毕业那年到我就读高中学校任教的。
考生众多,阅卷压力大。那个年代全部是人工阅卷,好像是两三个月才阅卷完毕。在当年腊月的某一天,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把一封录取通知书送到大队办公室,大队干部捎话说有我的一封邮件,让我去取。我去后取上,打开邮件是内蒙古大学录取通知书,鲜红的印章赫然在目,若不是定力使然,绝对会与范进无异。只有曾经经过的人,才会真正相信吴敬梓老先生《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绝非虚言。
我被录取的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乡的人都羡慕不已。特别是父母更是喜不自胜,能有这样一个能出人头地的好儿子,花白的头发都能发出炽热的光芒。
接下来,到县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拿上通知书中的迁移证,办理户口迁移、粮食转移等事项。每到一个地方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大开方便之门。很快办理完一切手续后,已经春节来临。
这个春节异常热闹,家里的客人络绎不绝。我给递烟倒水忙乎个不停,有时候亲戚朋友要在下吃饭,母亲忙里忙外还得给做饭。那个年代没有摆什么庆贺宴,捐款捐物等事,一句祝福的话、几句客套话全部代替。念书也不需要拿多少多少钱,拿上路费准备几个零花钱即可。
因为正月初八就要开学,我必须赶在正月初七前到校报到。
兴奋、愉快、欢乐的春节还没有过去,激情还在澎湃。把一切安顿好之后,时光已到了正月初七。那个年代,没有直接去呼市的直通车,背上简单的行李、拿点替换的衣服,步行20里到公共汽车乘车点,坐上通往集宁的汽车,再从集宁坐火车到呼和浩特。下了火车,走出出站口,迎接新生的彩旗猎猎飘扬,最鲜艳的当属“内蒙古大学”鲜红底色上的五个黄色大字。我径直走到彩旗旁,迎接的同学热情问询过后,接过行李放到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上,我也站在迎接新生的队伍当中。又等了一列火车过去,又迎接了很多新生,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带队的领导让大家都上车,众新生纷纷坐上了大卡车,师傅开车一路向南直奔内大校园而去。到了校园已是华灯初上,
当年的老师,不比现在的老师。他们都放弃休息,给新生一个个地报到、分班、安排寝室。因为我去报到较晚,昨天、前天早有人报到了。办理完手续,先来的同学临我到寝室,安排入住。第二天,正式开课,我与众同学就此开始了在新的环境下新的生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