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身份与职位、头衔或角色混淆,也许这些标签(如导师、CEO、妻子或母亲)确实能在某个时段定义我们。我们任何时候都爱贴上各式标签,但当发现它们有点不合身,不能代表真实的自我时,我们会感到害怕。可我明白,这些标签并非不可打破的,不论是别人强加的标签,还是我们给自己的标签。你可以摆脱他人对你的期待,而且能够避免为自己设定狭隘的标准。在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下,潜藏着一个变幻莫测的“自我”。与这个“自我”相处时,我们需要勇气、耐性和决心,需要不断突破舒适区。因此,我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态度,观察世界,体验新事物;我需要勇于尝试,不停追问自己在乎什么,喜爱什么,从事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在我的生命中,这些方式无不有益于打破标签。
摘自《深度思考 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I便签:
What:每个人都知道有灵魂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去向哪里?
现在我们介绍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有几个标签,这个标签代表着当下或者过去的一些身份,有些可能是别人给的有些是自己给的,这些标签可以代表着过去,当下。也可以做为未来的目标。我是谁?想成为谁呢?
How:
一、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态度,观察世界,体验新事物,不断突破舒适区
二、勇于尝试,不停追问自己在乎什么,喜爱什么,从事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在我的生命中,不断的打破标签,不断的升维
Where:适用于个人职业、家庭等各种定位时
A1:
每次参加拆书帮线下活动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做自我介绍,然后会说三个标标签,每次说的时候我都很纠结,一般我都会说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瑜珈、跑步者。每次说完,我都会去想,这些标签到底是什么,真的可以代表我吗?
反思:
通过这段话:
我发现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我是谁?想成什么样的谁?我身上到底都有哪些标签?哪些是自己给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给的?
也从来没有认真的问自己:我在乎什么,喜欢什么,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应该找到更确切的标签才对
A2:
正在经历的疫情,让所有人身心都经历了一次洗礼,多少对生命对未来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而我在疫情期没有停止学习,更多的是在思维方面的学习,我认为只有在思维模型上发生改变提升才是真正的成长。改变线性思考的自动模式。
我来参加拆书的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标签就是拆书人,在乎的应该就是及时完成拆书的任务做到最好,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还可以影响一些人,我喜欢什么呢?喜欢表达、喜欢学习,这件事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可以学习成长,练习拆书的能力,还可以和团队一起成长,一起影响一些人。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态度,观察世界,体验新事物,不断突破舒适区。
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打破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