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要完整读完一本书才判断它对个人的价值。
从中文书名和外文书名猜一下书的主题,这里的外文指的是作者写作使用的语言。
日本手账达人奥野宣之的书,中文书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日文原文的意思是“读书一本笔记就够了”。这本书侧重使用笔记本来管理个人阅读生活。德国法律考试学霸克里斯蒂安·格吕宁总结了自己法律考试准备过程中的阅读与笔记技巧,命名为“有保证的快速学习”,重点在学习技巧,而中文书名《超级快速阅读》(以及封面推荐语)都大大误导读者。
阅读所有作者写的阅读指南,比如前言、目录、后记与每章小结(如果有的话)
但凡有心与读者交流的作者,都会竭尽全力让读者了解自己在说什么,并引导读者。论说类的书籍,作者在前言都会明确给出自己的重点章节在哪里,在后记或最后一章再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读过前言再去看目录,通常读者能了解章节之间的关系。每章小结,则有可能不是作者本人写的,而是编辑操刀的。
好的推荐序和译者序,也是阅读指南。
当我面对打五折买到的德鲁克全集时,十分彷徨。德鲁克为每本书写序,但却没有为他自己做总结、为他的全集给出阅读指南。包政老师的推荐序《我对彼得·德鲁克的理解》将大师的经历、关注点、按照什么样的顺序阅读德鲁克说得清楚明白。这是好的推荐序的无上价值——帮助作者、帮助读者节省了时间。
推荐序,要看推荐的人是谁,免不了百度谷歌一番。要看他是否用心读过、并对作者作品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会有好的推荐序。不幸的是,实际中为了书籍营销而罗列了许多网友、各位总裁的推荐语,价值极其有限。
译者,如果他足够了解、足够敬业,是那个逐字逐句阅读作者、作品的人。所以他的序言,也是很好的阅读指南。与推荐序类似,译者的背景与用心很重要。
要注意译者。
这里包括了,古代经典译成现代汉语、外文翻译成中文。总之,作者原本使用的语言被翻译了。不同版本的,可以直接比较译者;只有唯一版本,若翻译的不好,只能参看原文了。说实话,《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翻译、德鲁克全集的翻译,都不太令我满意:主要是没有翻译出原文的精妙之处。
译者,有的熟悉语言而不懂作品的主题、有的熟悉主题但语言不过关,能两者兼有的,会更靠谱。能用心琢磨和展示两种语言的精妙之处,这样的译者,很少,比如余光中等。
当下,我认为日语的实用书翻译得最混乱。主要是找个会日语的就翻出来。
版权页上,看一下原书最早出版的年份、原书第几版、第几次印刷。
外文翻译的作品,过去大概需要7-8年引进国内;现在这个年限在缩短。
不是原书第一版,我会去查一下目前的版本是不是最新版。
一本书多次加印,至少可以证明是畅销书。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1940年,目前的中文版翻译自1972年增订的英文版,2004年中文第一版,2014年第24次加印。它确实是经典。
要小心畅销书
喜欢一个作者,去找他所有的作品看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