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立体化输入,结构性加工,定向式输出。
一,立体化输入,解决了素材匮乏的问题。
我们总会问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写作的定位
2.热门的公众号有什么特点
3.素材来自哪里
这三个问题总结就是作者写作的领域,这都是来源于作者对输入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素材库,同时也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和大众给作者贴的标签。
所以,首先找到自己有感觉的领域,接着把对自己有启发的点全部记录下来,可以使用笔记本或者印象笔记等手机软件。
记录分三个层次:
1.让事物更清晰,例如平时可以做用几百个字把一项东西描绘清楚的练习,这样有助于找到你感兴趣写的领域,这项训练是写作的基础,锻炼把事情讲清楚的能力。这样的锻炼可以让你知道即使你把哪些内容简化了,读者还是能看明白。
而且记录需要记录让你抓心的内容,同时附上自己的见解,这不仅限于书本。
2.让视野更开阔,积累写作素材。
原理就是从a联想到b.c.d。
多读市面上影响较大的文章,这个步骤十分有必要,文章可看如人民日报,十点读书等大号,这些文章代表性较强。
看文章不仅用眼睛去看,同时还要想到,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不同类型的素材,素材是如何为文章服务的,写下心得体会,同时引申这篇文章有哪些套路可以惟我所用。
不仅如此,还要看同类型公司所发表的文章,把这些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归类,反复阅读。因为同一领域的文章,结构基本固定,我们可以把文章拆解成几个小板块,看看是由几个故事拼成的,线索是什么,最后对素材进行精准化管理。
一篇好文章的形成,需要大量同质的素材为基础,同时具有固定的框架,因为固定的框架可以降低读者阅读的门槛,让读者更方便阅读。
3.让认识更深刻。
前2项是让你的文章写完整,这1项是让你的文章可以脱颖而出。
当读到一篇好文章,可以选择观察自己的感受,同时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我们一般会遇到以下两种感受:,
1.文章中出现你不知道的东西,应对策略:把改变你认知的东西,记录下来。
2.文章把你模糊的东西写清楚了,让你感同深受。应对策略:只需要把你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记录下来就够了,目的是为了加深印象。
之后当你把这些东西写进你的文章,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遇到同频的读者,但却没做上述这两项训练,就会发生与之前的你同样的感慨,这样你的文章容易有深度,这句话需要记住。
写作是一种引学,所以不要忽视积累,你的厚度决定你的高度。
二,结构性加工,解决了文章逻辑和套路的问题。
自上而下,对素材作归类:
1.加工写作方向,就是领域。
这个需要在平时就积累,例如列比较热门的点,例如情人节,过节等,找这方面的书,不能等到写文才开始搜集。
写同领域,有利于收集反馈,提升自己写作能力。
反馈来自两个方面:1. 读者评论,2,可自行对比同类型文章自己有感的名家文章,分析别人牛在哪里。
2. 加工文章的立意。
暂时不要管什么新意,你想表达什么,希望读者收获什么,就尽力去表达。
不要管一两篇文章的得失,确定好主题,就多写文章,2017年安叔所写的文章打印出来,比他180的身高还高。
3. 加工文章的结构。
常用的是故事加金句,清单式,三段式。
段落以短段落和短句为主,目的增加阅读快感和流畅感。
估算文章的字数,以晨读为例,要求1500字左右,大致分别三个部分,拆开一部分500字,以短段落为主,一个部分分为4-5段,一段100字左右,所以根据观点,找4-5段能支撑观点的素材,写出来,以此类推。
这样的方法可引申到其他文章,根据要求的字数进行类推,再找文章的素材,这样会增加文章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三,定向性输出,提升文字感觉,语言和叙述能力,文字驾驭。
1. 在写作练习上固定的写,形成稳定的,属于自己的叙事习惯。
每天坚持写,培养较好的写作感觉,几天不写,容易让记忆链条和训练链条断掉。
2. 在写作方向,写作风格多尝试。
可以尝试多个平台,这个平台不适合,不代表其他平台不合适,同时要注重个人品牌意识,文章多修改,觉得完美无缺再发表。
3. 多修改。
修改是2次输入的机会,与自己文章碰撞,获得的收获也更具个人特色,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作品给别人批评,是很正常。
修改的方向:1.文章几个部分是否支撑主旨,2.各部分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能否形成有机的整体,3.例子是否完全支撑观点。4.段落衔接,语句是否流畅得当。
同样,写文也是一种与读者的沟通,你的读者画像清晰吗,你理解他们的诉求吗,他们能理解你所表达的东西吗,这体现在文章中的表现就是有没有持续的积累,这需要平时多关注别人的生活,多写写大家关心的话题,了解世界发展的规律。
四,其他与彩蛋。
最后,若经过训练,还是发现写不去,那么可能这3个方面发生了问题:
例如,1,输入信息对写作没有帮助,那么就转换输入渠道,换通道去积累。
2. 写得东西无法引起别人的共鸣,有2个原因:该领域的积累不够,或者平台,领域不合适,可以直接换个平台,找到自己想写,擅长的领域,也可以尝试差异化写作,在一个平台写不好,不代表在其他平台写不好。
写作有三个认知的阶段:
1. 一腔热血在写,对技术层面没有概念。
2. 对技术层面有个模糊的概念,凭感觉走。
3. 对自己所写的每句话,段落,例子,都很了解。
无论你处于哪个阶段,都需要你一点一点的积累,比较,反思,总结,这一写作系统,能帮你撬动其他文体,之后再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会感到比较轻松。
彩蛋:
好文章的标准:说清,写顺,在理。结构不要有太多漏洞,瑕疵,例如几个点比例不协调,故事与例子不符合。如果是写了很久,那么在立意上要有所突破,避免老生常谈,例子不要缺乏新意,空洞,要在深度下功夫。
五,对自己比较有感悟的3点。
1. 估算文章字数的能力,我平时写文习惯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很容易造成各部分比例不协调,需要写后花大量时间修改。听完分解文章字数后,以1500字文章为例,知道一个观点,只需4-5段为此服务,对观点要写内容的把控有了更深的了解。
2. 文章修改的几个方向,我平时修改文章只是注重在语句是否通顺等浅层方面,现在知道需要思考:1.文章几个部分是否支撑主旨,2.各部分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能否形成有机的整体,3.例子是否完全支撑观点。4.段落衔接,语句是否流畅得当,这4个较完整的方面。
3. 输入积累的几个方面,我平时有收集素材的习惯,但只是把整篇文章进行归类,没有细化,没有拆解小版块,作者的套路,线索。同时没有系统看自己该领域好文的习惯,只是有空看一下,看的时候还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没有站在作者行文的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