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本质 促发展——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数与运算

      古代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有一句名言——在数学天地里,重要的不是知道什么,而是怎么知道的。近日,线上听了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课,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即会思考,重过程,把结果变成过程,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思考,这样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六节展示课都是围绕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数与运算这个主题展开,都体现了数思维到算思维的发展过程,凸显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发展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通过聆听学习,颠覆了我之前对数学运算课枯燥、乏味、无趣的认知,原来计算课也可以讲得这么新颖、有趣、深刻。这几节课都设计了合理的问题情境,落实“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尤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独具匠心,设计了一系列以冬奥会为主题的教学情境——买冬奥会徽章、奥运小报展览、机器人准备鸡蛋等,并且贯穿整个课堂,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彰显了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

        其二,不论是口算乘法,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借助计算器、点子图这些桥梁,生动、直观,以“形”悟“理”。学生借助点子图自主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写一写、说一说,然后学生分享交流,如12✘13,利用12的组合进行拆分,转化为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经历“拆——算——合”的操作过程,并让学生总结规律,将学生思维过程外显。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比较出把12分成2和整十数更简单,从众多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法,体会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思想。接着,由点子图到表格,再从表格到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横式呈现的是算理,竖式总结算法,让学生体会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整个过程,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梳理结果,而老师注重问题引领,及时追问,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并阐述自己思考过程。再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如买徽章这一问题情境,先让学生估一估14✘12,与要奖励的136人够不够,还有《小数除法练习课》,学生用数字卡片编“一位小数除以一位小数”的题,先编商最大,再编商最小,最后创编商小于3大于1的算式,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有效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了数感,促进思维发展。

      纵观六节课,精彩纷呈,各美其美,启发特别大。共同特点都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学生关联旧知,从未知转化为已知这一过程,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表达、归纳、迁移运用的学习过程,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

      教育的终极发展是人的发展。在今后漫长的教育教学中,要向内思考,慢慢的向外发展,始终不停止学习的脚步,向着那束数学生命之光迈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