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拓《眩:北斋之女》 电影带来的世界80
这是一部改编自小说《眩》的电影。讲的是日本浮世绘鼻祖画家葛饰北斋的三女儿——葛饰应为(阿荣)的故事。阿荣一辈子追随父亲学画,凭借着一腔热爱,用光和影构成了世界上的颜色。她继承了父亲的画风,同时有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影片由加藤拓导演,大森美香编剧,宫崎葵、松田龙平、长塚京三、三宅弘城、余贵美子等主演,2017年在日本上映。片长73分钟。
一、小说作者朝井真果
传记小说《眩》(即《浮世绘女儿》)的作者是朝井真果(朝井まかて),1959年生于日本大阪府。
2008年,以获得第三届“小说现代长编新人赏”奖励赏出道。
2013年,描写幕府末期到明治时代歌人中岛歌子的半生为主题的小说《恋歌》获得第三届本屋时代小说大奖。
2014年,同作《恋歌》获第150回直木奖。
2014年,《阿兰陀西鹤》获第31回织田作之助奖。
2016年,本作《眩》(即《浮世绘女儿》)获第22回中山义秀文学奖。
2017年,《福袋》获第11回舟桥圣一文学奖;2018年《云上云下》获中央公论文艺赏,《恶玉传》获司马辽太郎奖。
2017年,本作被NHK拍成日剧《眩:北斋之女》,主演宫崎葵、松田龙平。
二、电影故事
即使是对日本艺术不太了解的人,对这片海浪也一定不会陌生。
△(图片1)上面这幅大名鼎鼎的《神奈川沖浪裏》,由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所作。可能他自己也未曾想到的是,作为江户时代的富士山旅行手册——《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第21张,这片巨浪会在日后成为日本国民节气的象征,甚至跃升为世界级的艺术代表之作。
除了《富岳三十六景》、《北斋漫画》,一生高产的葛饰北斋△(图片2)还不断融合西洋技法,涉猎风景画、美人画、花鸟画、肉笔画等风格创作了大量作品,不仅是本国的浮世绘鼻祖级人物,更对西方艺术——尤其是印象派的兴起,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位浮世绘大师盛名光芒的背后,还有一位江户时代的女性浮世绘师的身影。她就是葛饰北斋的三女儿——葛饰应为。
葛饰应为也是江户时代知名浮世绘师,风格与父亲相近,有“女葛饰”之称。应为原名阿荣(おえい),据说源于父亲平时以“喂——喂——”(おーい、おーい)来称呼女儿。“应为”则是画号,与北斋之号“为一”相呼应。代表作“唐狮子图”、“夜樱图”、“三曲合奏图”、“吉原夜景图”等。
△(图片3)描绘葛饰应为的电影《眩〜北斋的女儿〜》,宫崎葵饰
日本艺术界逐渐发现了这位奇女子后,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北斋之女》(松阪)、《百日红〜Miss HOKUSAI〜》(杉浦日向子原著漫画,杏、松重丰等配音动画电影)、《眩〜北斋的女儿〜》(朝井まかて原著小说,宫崎葵、松田龙平等主演电影)等作品。
△(图片4)《百日红》原作
△(图片5)《百日红〜Miss Hokusaii〜》,杏配音葛饰应为
不同于电影里的二次元美人或有可爱颜值的宫崎葵,葛饰应为并非实际意义上的美人。因为下颚突出,北斋常毫不避讳地直接叫她“アゴ”(下巴),从北斋的弟子给他们创作的写生画中也可见一斑。
△(图片6)露木為一《北斎仮宅写生図》,真实地反映了应为的面容、脏乱的画室环境与父女俩并不宽裕的经济状态。
应为继承了父亲的绘画才华,也同时继承了他不拘小节的直率性格、和沉迷烟酒的嗜好,生性倔强、沉静而固执,与传统大和抚子的美女标准相去甚远,堪称江户时期的“女汉子”。
△(图片7)《眩〜北斋的女儿〜》画面
年轻时,应为曾嫁给了三代目提等琳的师弟南泽等明,却因心直口快,嘲笑他画技不如自己,被写三行半休书离婚回家。回到家的应为干脆成为了父亲的助手之一,开始专心于自己的绘画修行。
△(图片8)不修边幅的应为,衣着普通,发型凌乱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位被休回娘家的女性,足不出户、不施粉黛,和多名男性徒弟一起在杂乱的环境里工作,难免遭人非议。大大咧咧的应为却不以为然,一心专注于提升画技,心里暗暗与父亲开始较劲。
△(图片9)在真人电影里,还描写了应为与溪斋英泉惺惺相惜的感情线
作为一名浮世绘师,最重要的是要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在这条路上屡战屡败的葛饰应为,其不服输的性格也被近期的两部电影刻画得入木三分。《眩〜北斋的女儿〜》里,替父亲为西方客人绘制带有西洋风格的插画,和他分别绘制了一张画的蝴蝶与花,其画技高下的区别被中介商人一眼看出;《百日红》里,给客人画的鬼怪因过于恐怖把人家吓病倒,闻讯的北斋前来在画面最后加上了一尊佛像进行震慑,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虽然父亲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葛饰应为却从未想过放弃。
给应为画过肖像的露木曾抱怨道,“我进入北斋老师门下这么久了,每天不停地画,却还是画不好。”
应为笑答,“老爷子从小时候开始到80多岁,一直每天坚持画画。之前我看他不知为何抱手沉思,原来是觉得自己连一只猫都画不好,不禁边哭边叹息。也只有在觉得什么都快来不及的时候,才会真正进步吧!”这番回答也赢得了北斋的连声称赞。
△(图片10)葛饰应为带有强烈西洋风格的作品《節季の商家》
尽管葛饰应为留下的个人作品极为有限,仅有10张,却被后世尊称为“光之浮世绘师”。在她的肉笔画(直接在纸或绢上手绘彩图)作品里,融入了强烈明暗对比、细节刻画等西洋技法,对光影的精准把握堪称一绝。其部分名作的创作过程,在电影中也被完美还原。
△(图片11)吉原格子先图
在夜间亮起的提灯与屋内的照明,透过幽暗的窗棂窥视吉原热闹的场景。光影交替间,极好地传递了这里暧昧的魅惑气氛。因为这件作品的精妙,葛饰应为也被称作“江户伦勃朗”。
△(图片12)三曲合奏图
町娘、艺伎与游女共聚一堂,琴瑟和鸣。虽然因社会环境限制,当时并不可能实现三者同时共处一室的场景,葛饰应为却刻画出了她们形象生动的演奏姿势与华丽的衣装,充满演奏的跃动感。
△(图片13)电影中,葛饰应为画三女
△(图片14)电影中,三女演奏
△(图片15)葛饰应为画作:春夜美人图
借着石灯笼的光,映照出美人白皙的手臂与面庞,还有脚边的赤红花纹。昏暗的灯光错落有致地衬托出女人之美,在点点星光下,犹如光影投下的魔术。
△(图片16)电影中,葛饰应为画春夜美人图草稿
△(图片17)葛饰应为画作:月下砧打美人图
这幅画源自白居易的《闻夜砧》: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
八月九月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
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在满月的照映下,女人举砧打衣、思念夫君,画面充满幽寂的气氛。
△(图片18)葛饰应为画作:关羽割臂图
根据《三国演义》,绘制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画面,内敛的色彩中显示出有些暴烈的一面。
还有部分画作,虽然套上了葛饰北斋的名号,实则由葛饰应为个人或与葛饰北斋共同创作:
△(图片19)富士越龙图
被认作是葛饰北斋绝笔的经典作品,遒劲的苍龙缘云雾翻滚而上,展示出惊人的生命力。从电影中也可看出,富士山部分由应为所绘,而葛饰北斋画的龙则成了点睛之笔△(图片20)。
△(图片21)唐狮子图
这是葛饰北斋去世前5年的作品。周围的花为葛饰应为所作,中间的狮子则由葛饰北斋所作,一个温柔灿烂,一个遒劲有力,父女二人的风格既鲜明又融合。
△(图片22)百合图
1849年,葛饰北斋传奇的一生落幕,享年90岁。在应为陪伴父亲的一生中,前后搬了90多次家,却始终不曾离开,既作为家人一直照顾着父亲,也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努力追赶着。而在他离世后,已经67岁的葛饰应为也终于离开家里,从此行踪不明,不知去向。
这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女子,也为日本的浮世绘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本文资料、图片转载自知日zhi_japan)
三、浮世绘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浮世绘的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即,此岸或秽土,即忧世或尘世。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因此浮世绘即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
浮世绘画师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这是因为当时这些画派非常显赫,而被这些画派所驱逐、排斥的画师很多都转向浮世绘发展所致。
江户时代,描写风景及百姓的风俗人情,主要是多彩的版画被称为“浮世绘”。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当时描绘“浮世”的歌舞伎和花街柳巷的风俗。1670年菱川师宣将单一墨色印刷的木版画卖出,故被称为“浮世绘”的创始人。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产,价钱廉宜,并易于购买。起初,市场上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墨摺绘),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再加印黄和绿,在日本绘画史上打开了新的境界。
18世纪中叶,由于歌舞伎的繁盛、木版技术的进步以及浮世画深受人们欢迎,铃木春信创造出彩色印刷的浮世绘----锦绘。于是以画美女而闻名的大师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和喜多川歌麿先后出现。他们都能绘画出非常雅致而美丽的日本女性,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个性、缺乏活力,而且往往暗示出那是个颓废的社会。
东洲斋写乐也是一位有名的绘画家,他以高度的艺术性描绘出歌舞伎演员的表情变化乃至内在的性格,但他的作品在他自己的时代并不太受欢迎。
正当人物和风俗的主体已近枯竭时,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为浮世绘带来了新的风格--风景画。葛饰北斋受到西洋铜版画的影响,立志风景画的创作,他在《富岳三十六景》,采用大胆的构图和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此后描写了各地的名胜系列画。安藤广重在《东海道五十三次》的系列里,以叙情的笔调丰富地描绘了日本的自然的旅行者,他的名望甚至超过了北斋。以后又创作了《木曾路六十九》等以日本各地为题材的系列画。
浮世绘是版画的一种,由原画师、雕版师、刷版师三者分工协力完成。原画师将原图完成后,由雕版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形,再由刷版师在版上上色,将图案转印到纸上。要上多少色就必须刻多少版,因此颜色越多,制程就越繁杂。虽然是协力完成的作品,但一开始只有原画师才能落款,后来也有刻版师的落款。另外由于幕府实行的审查制度,准许刊行的浮世绘上也会有幕府审查标章及刊行者的印记。
19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其风格也开始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
1865年法国画家布拉克蒙(FelixBracquemond)将陶器外包装上绘的《北斎漫画》介绍给印象派的友人,引起了许多回响。
梵高可能是著名画家中受浮世绘影响最深的人。1885年梵高到安特卫普时开始接触浮世绘,1886年到巴黎时与印象派画家有往来,其中马奈、罗特列克也都对浮世绘情有独钟,例如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运用了浮世绘的技法。同样地,梵高也临摹过多幅浮世绘,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涡卷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无独有偶,在音乐方面,古典音乐的印象派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亦受到《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创作了交响诗《海》(LaMer)。
浮世绘的艺术风格让当时的欧洲社会刮起了和风热潮(日本主义),浮世绘的风格对19世纪末兴起的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也多有启迪。
浮世绘版画对世界美术史的作用,应该提到它对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早在喜多川歌磨死去仅6年的1812年,他的作品就出现在巴黎。19世纪后半期,浮世绘被大量介绍到西方。当时西方的前卫画家,如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克、凡高、高更、克里木特、溥纳尔、毕加索、马蒂斯等人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如: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把握。对日本艺术的崇拜,以致在西欧产生日本主义热潮,它不仅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