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随笔(2)

同理心

         “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和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愉悦和恐惧,了解用户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用户的防御”这是做产品的起点,也就是说产品的初衷是“自然”。

        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抓住人生物性情绪的,因而做好产品的前提便是“去角色”化,将“我认为他应该怎样”转变为“他想要怎样的体验”。

        相反的集体产品却是“反人性”的,比如“钉钉”,其根本原因是集体本身是“角色的聚集”。

机会判断

        悲催苦逼的人生: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苦逼的人生: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与此同时,你赖以生存的面正在下沉;

        最最悲催苦逼的人生: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这个常态的面所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大学期间看过一部由胡歌主演的叫做《苦咖啡》的电视剧,里边有一个叫做杨清灵的女领导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的入手点只能是一个点,要想让我们的产品长远持久的活下去,我们需要选择产品所在的面,选择好面之后我们要明白面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面上张开,之后要考虑这个面附着在什么样的经济体上,经济体的现状如何……

        “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窘迫”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真的是很重要的环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