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是一幅画,是一幅田园画,是一幅山水画,是一幅人文画。
梅州市大埔县,点缀在粤东群山的一颗明珠,是我降生人世的地方。在大埔县人民医院,我从母亲的腹中抱出,开始了尘世之旅。从大埔到深圳,二十年岁月蹉跎,却每年都要回到大埔县的土地,站立在大埔县虎山公园、全县的高点眺望大埔的山山水水、城镇村庄。去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深过年,国庆假期方才得以去大埔小住几日,聊以排遣思乡之情。今年春节留深过年,依然挡不住对家乡的思念,提笔以记之。
大埔是一幅田园画。外祖父母进入县城工作之前,在乡下的老家还有老屋。外祖母的老家在大埔县三河镇,老屋正在修缮;外祖父老家在银江镇,还有很多叔伯公生活在那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次回到大埔县城,只要时间允许,必会下到银江。在街上,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大盘一大盘的金针菜。街上田下,昂首的水稻;房前屋后,鸡鸭猪狗。好一派宁静祥和的小康农村图景!
大埔是一幅山水画。静静流过的丽水湾,郁郁葱葱的虎山公园,是我诞生的大埔县湖寮镇。爬上虎山公园山腰,看到丽水湾和三江水交汇流过,环绕着绿色的群山。2018年7月18日至29日在三河中心小学支教,一出教室门便是凉爽的山风绿绿的山,隔河相望是外婆的母校三河中学。在一片宁静祥和、青山绿水中学习、生活,也是幸福的。
大埔是一幅人文画,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西湖公园刻印着从古至今大埔籍文臣武将、状元及第,虎山公园山顶长廊画着近代以来大埔籍杰出人士,大埔县博物馆记录着海内外大埔籍名人,沿街小吃记录着客家人饮食起居。有时候,饮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是一个标识,共同的饮食爱好一下子就能拉近两个素昧平生者的距离。在华师附小的时候,沈川莉老师带来婆家做的笋粄和算盘子,其他老师都不大爱吃,只是出于礼貌尝了尝,而我却解其中味。沈老师见我爱吃,时常带给我做点心。握手临别之际,我深情地说,每次您的点心让我想起分别已久的家乡,想起外婆,想起母亲,这是对“漂泊”在外的学子最好的心灵慰藉。
大埔是一幅画。这幅画养眼,这幅画养心,这幅画养胃,这幅画更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