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为难自己

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谈美学时说:世界最初就是一个整体,然而广阔的整体会令人不安。为了消除这种不安,人们学会给具备显著特征的局部命名。于是,就有了山峰、峡谷和平原。但是把山峰、峡谷和平原连接起来,就构成世界吗?不是的,它们只是[中心点]。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平缓的、过渡的根基。它们是无法命名的部分,也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认知语言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我们脑中的概念,并不对应着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世界中的[中心点]。为了让广阔的世界变得有序、结构化,我们把世界拆分成一个个部分,对其进行概括、归纳、分类,把复杂的世界抽象成一个个具备显著特征的[范畴],再对范畴命名——这就形成了概念。但是概念能代指真实的世界吗?不行的,它们只是对真实世界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会丢失大量信息。

时代的变迁中充满了各种[中心点]。八十年代,“铁饭碗”是那个时候人们眼中的[中心点];九十年代,[中心点]又变成了 “创业家”;而在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现在,[名利]是一切的[中心点]。

新闻媒体把那些名利双收的人按性别、年龄、职业、地域、颜值、智商甚至姓名进行分类,抽象成了概念,辅以最蛊惑人心的描绘,通过各种吞噬受众思想和时间的机器推送过来,让我们只看见那些人的高光时刻,希望自己成为“他们”,又绝望地感受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他们”,从而产生各种不甘,毒怨从内心滋生,我们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甚至心情极差时想离开这个世界,以了结自己平庸失败的一生。我们画地为牢,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用失去了神采的眼睛为别人的光芒提供养分。

我们从不明白,那些[中心点]之间其实存在着大量平缓的、过渡的根基,而这些是我们不知道也无法去体验的。

还是向内而生吧,用我们仅有的一双眼细细端看自己的内心,用我们仅有的一颗心细细聆听自己的声音,在这越来越向光速趋近的时代,找到那辆旧时的马车,慢慢地走过我们的过渡地带,走向自己的山峰、峡谷和平原。

人生如此短暂,何苦为难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