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很忙观后感

这个暑假老师让我们观看了门捷列夫很忙的观后感后,让我对于元素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

而最开始元素的发现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元素这一个概念。他指出世界上的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分解为四种元素,那就是水土气火。而1626年意大利意大利的传教士高一志将这14元素说法带到中国时去被反驳,因为中国人同样在经历2000年前创造了五行体系。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并有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而且中国的五行元素说不仅比4元素说大,而且时间也比他们早。

而17世纪中期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培根开普勒,笛卡尔。而1661年4元素也是开始被质疑的时候。波义尔认为元素不应该有其他物体造成。而且没有任何掺杂物,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

而接下来便是我们的主角门捷列夫出现。大胡子化学家将纸牌高手门捷列夫他是出生在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在家里排行第14,从小便十分聪明。而一路辗转2000多公里,从托博尔斯克到达了圣彼得堡,为门捷列夫求学。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关系之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发现了,比如说德贝莱纳就发现了塞斯贝这三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可以排成等差数列。

而这一部影片也让我知道了一些奇妙的发现,不是来源于仔细研究,而是源自于生活之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才是我们对其感到了兴趣。

现在翻开科学课本,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元素符号仿佛活了过来。我知道了每个元素的位置背后都藏着规律,每一组同族元素都有着相似的“脾气”。门捷列夫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源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份“忙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