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处理逆境的流程
可是低逆商是一种顽固的心智习惯,和无意识的行为模式,只是告诉自己我要改变看法、我要扭转认知,很难带来彻底的改变。
任何有效的、可复制的方法一定是流程化的,有第一步,下一步,下下一步。提升逆商,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处理逆境的流程。
这也是我欣赏《逆商》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作者建立了一套处理逆境的流程,叫做“LEAD工具”。
L,就是listen,指的是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它要求一种迅速觉察到逆境降临的能力。
作者建议我们,当坏事件发生的时候,用自己喜欢的警报声,来提醒自己逆境来了。
越夸张、越有趣越好,因为它会提醒我们轻松地应对逆境。我给自己选的警报声是“yamy”,它是小猪佩奇吃到美味食物时会用的单词,我特别喜欢这个声音,它会让我产生愉快的感觉。
不要觉得这么做很蠢,这里面是有深刻的理由的。
逆商低的人遇到坏事件的时候,常常意识不到自己身处一个逆境当中,而是理解为:
“我好倒霉”
“XX对我好过分”
“我遭遇了不公平待遇”
“我状态很差“
“我心情不好”
“我很无助”
“我很差劲”
这些理解是情绪化的,只会让人沉溺于负面情绪。
大脑中的核桃仁是主管我们情绪的,情绪化本质是核桃仁绑架了大脑。那如何让主管理性思考和决策的大脑皮层夺回大脑的控制权呢?我们需要察觉到、意识到,我们正身处逆境。警报声可以提示我们的大脑皮层介入坏事件当中。
想象一下:你面试失败了,心里面“我很差劲”、“我完蛋了”的想法正要冒出来,找人哭诉的电话正准备打出去的时候,脑海里响起了一种可爱的声音:“yamy~yamy~小姐姐(小哥哥),逆境来了”,你是不是就会立刻下意识地注意到自己应对逆境方式的性质和质量?
E是explore,探究的是你的担当力。
这一步,要求你诚实并有建设性地探究自己应该对事件的哪些部分负责,同时提醒自己无论逆境是否因你而起,你都有责任做点什么。
就像那段祈祷词说的,面对逆境,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并用智慧去区分这两者。”
当你觉得对坏事件不需要担责的时候,你还会不会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呢?不会。当一个抱怨者,站在原地什么都不做,看起来很轻松,可是这样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A是analyze,分析证据。
这是一个简单的质疑过程,质疑逆境的影响度、持续性,以及你的掌控力,质疑一切是否真的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防止灾难化。逆商低的人,喜欢把事情灾难化,把日常不便想成重大挫折,把普通挫折想成重大灾难。
防止灾难化,有分心法和重塑法两种办法。
分心法就是做点不相关的活动,比如运动、散心、盯着一个物件事无巨细地描述所有细节,把注意力从当前的逆境中转移开。让逆境在头脑中一遍一遍上演不是好事,我们需要打断正在进行中的消极思维模式;
重塑法是换一个视角让看自己的处境。《逆商》作者有三条建议:回归初心;去观察浩瀚的宇宙,渺小化自己的处境;去帮助有更大难题的人。
D是do,就是做点什么。
你是建设性地处理逆境,还是破坏性地处理逆境,真正的区别就是是否行动。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顺利地引出行动。
这个环节最重要的事就是列出行动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