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中的三种主要依恋模式以及促成其形成的家庭环境

两位美国科学家——玛丽.安斯沃斯和玛丽.梅因以及他们的同事基于大量的婴儿观察和研究,在1971年提出了三种主要的依恋模式以及促使其形成的家庭环境的观点,目前这些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第一种,安全依恋模式。

个体相信,如果自己处于困境中,父母是可接近的、有回应的、有帮助的。带着这种确定感,个体会大胆的走出去,勇敢地探索世界。这种模式是由可接近、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敏感,且在孩子寻求保护和安慰的时候,积极地给予回应的父母促成的。

第二种,矛盾型依恋模式。

个体不确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是否是可接近的、有回应的、有帮助的。因为这种不确定感,个体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倾向于依附,并且对探索世界感到犹豫或者是焦虑。在这种模式中,冲突显而易见。这种模式是由偶尔可以而其他时候无法感知、回应和帮助孩子的父母促成的。同时临床研究发现,短暂的分离以及抛弃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依恋模式。

第三种,回避型依恋模式。

个体不相信在在寻求父母照顾时会得到有效的回应,反而会认为自己会被无情地拒绝。这些个体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爱和支持,他们尝试在情感方面自给自足,可能会形成病理性自恋人格和“假性自体”。在这种模式中,冲突往往不易被觉察。母亲总是对寻求保护和支持的孩子忽视、冷漠。重复的拒绝造成了一些极端情况。

此外,在梅因的后续研究中,还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可以归类在焦虑矛盾型依恋模式(或混乱型依恋模式)中,在那些遭受身体虐待的婴儿身上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养育者既提供孩子生存的需要,又是孩子痛苦和恐怖的来源,孩子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他们的养育着打交道。这些孩子是儿童医院以及成年后在精神科遇到的成年人中的大多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4章 依恋 这些结,即使轻如空气,也如钢铁的连接一般坚固。 ——Edmund Burke于1775年3月22日在...
    暖阳_1332阅读 3,613评论 1 7
  • “依恋理论”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或一组理论)。“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
    千年清欢阅读 7,422评论 0 2
  • 依恋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依附于那些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幼儿时期尤其明显,婴...
    静水观澜阅读 3,344评论 0 3
  • 今天是第54届TOPIK考试报名的时候,中午给两个学生进行报名,报的是我老眼昏花,头痛难耐,不过幸不辱命,还是成功...
    贤姐123阅读 294评论 0 2
  • 是否还记得,他们的初遇 他们的初次拥抱 他们的第一次击掌 他第一次把她拥到怀里 他因为她想去尝试缆车 他的平地七小...
    你的悦妹儿阅读 57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