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正在经历创立87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它将首次关闭本土的两家工厂,并裁员3万人。
在国内,大众也将关闭江苏南京的工厂,佛山的工厂要裁员30%,安亭的工厂也要关闭,三产自上而下清退。危机感在整个大众集团内部蔓延。
大众的CEO也说了,包括大众在内的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面临的形势非常苛刻严峻。是的,不只是大众这个品牌下的汽车,还包括大众集团旗下的宾利、兰博基尼、奥迪、保时捷这些品牌的车型,都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幅下滑。
同时,宝马和奔驰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大众和德系车企的大溃败到底是怎么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你要先明白一个概念。过去的汽车都是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比如大众这样的德国汽车公司,他们很引以为傲的是他们的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技术的核心是硬件研发,而其中的软件其实只是起到了一些点缀作用,比如说设置不同参数以产生不同的动力形式,像舒适的、经济的、运动的。
但是,无论参数怎么设置,也不可能实现像比亚迪那种单独为每个轮子提供不同的动力输出,实现三个轮子就能跑的状态。
自从汽车从燃油时代进入电动时代后,特别是一大批科技企业加入汽车制造,比如华为、特斯拉,他们把造车理念整个改变了。他们将自己熟悉的、习惯的科技软件产品研发逻辑移植到汽车领域,造车变成了以软件为主、硬件为辅。一切的硬件都要在软件的指导下开始工作,这就叫做“软件定义汽车”。
这与过去的差别就像功能手机和现在智能手机的差别。如果你还记得诺基亚时代的功能机,那时手机有各式各样的外形,各种硬件炫技,但在软件上非常孱弱,弱到连浏览网页都是件困难的事情。
进入智能机时代,所有硬件都是为软件服务,因为你每天使用的是一个个APP和其中沉淀的数据。所以,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发现,用起来好像没啥差别,还是过去那些功能。
问题就在于,像大众这样的老牌德系车企,一直享受着以硬件为主的产品体系,这种模式延续多年,一直赚钱,于是它们变得养尊处优。而且,在全球来看,像大众这样的企业在全球有销售网络,全球大多数国家又不像中国这样高度内卷,所以它们的销量看起来还不错。
但中国市场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度内卷,导致中国车企发展异常迅速。哪怕是比亚迪、吉利这样的老牌车企,也已转型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但德系车企至今仍未进入这个状态,因此它们在智能软件方面非常落后。花了很多钱,却没做出像样的智能产品,用它们的汽车,软件系统非常难用。哪怕是上百万的保时捷也很难用,更不要提自动驾驶了。
李开复曾经说过一段话,非常经典地指出了这个问题。
他说欧洲没有风险投资企业家的生态系统,所以无法孵化出足够的创新。欧洲虽然有强大的硬件和电信公司,但却从未成功建立过任何消费级的互联网公司、社交媒体公司和大型移动应用公司。这导致它们非常缺乏软件、互联网、用户类产品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经验,而这些东西高度依赖于软件。
所以,这种落后是德系车企很难在短时间内追上和补齐的。就算它们现在投资了一些国内的新势力车企,把它们的软件技术移植到德系车型上,但这种做法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构建在自己身上。
这其实给很多国内传统企业敲响了警钟。如果你现在的产品战略仍然像德系车企那样落后,那么你的公司发展也必定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就算现在销量还不错,如果没有面向未来的产品战略,下滑也是迟早的事。
说到这里,还要特别补一句:中国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占据了欧洲40%的市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欧洲想要加征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关税。我们也在为此事积极与他们进行谈判。
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恐怕都无法阻止中国汽车进入欧洲,更无法帮助欧洲这批老牌车企重新崛起,甚至避免被欧洲人自己抛弃。因为用户需求在变,如果欧洲车企不能满足用户的新需求,那么就算价格更贵,用户也会选择购买中国的汽车。
所以,如果不进步,迟早有一天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