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这本书叫做《直击本质》,是我在2020年看的一本书,给我的感悟最深一本好书之一!
首先说本质这件事情吧,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我个人之前的逻辑思维不是很好,很多时候看问题的比较浅显,比如在制定一些方案的时候,往往有一些疏忽和遗漏导致方案落实的时候,问题很多,麻烦不断。事后我在复盘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是因为我没有抓住重点,或者说没有理清楚底层逻辑,也就是用这本书的话来说——没有找到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呢?
因为我们想透过纷繁复杂的的现象,看清事物的根本属性,看透问题根源,看懂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那么我在做一个解决方案时就会变得正确率会提高很多方法变得全面且多样化
有次我去我家附近的时蔬超市买菜突然今天这个超市关门了此时的问题是什么?
——是超市关门了?
接着问:
我为什么要买菜-->因为做饭
为什么要做饭-->因为我填饱肚子
为什么填饱肚子->满足自己的食欲和基本需求
针对现在的问题:
如果从“超市”层面思考有如下办法:
换个超市看看有没有菜买
或者去远处的菜市场去买菜
或者用app来买菜
如果从“满足自己的食欲和基本需求”层面思考
我可以点外卖
或者在临近的饭馆吃饭
或者在家吃一些零食
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这就是思维逻辑带给我们的好处看到问题的根源理解运用,做到知行合一,即可解决问题。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成长,这就是我个人理解的成长。
而这本书里面就有讲解很多东西
比如
怎么做到思考事物的本质?
首先需要分清楚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什么是底层逻辑?
——什么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很多时候工作事务的处理基本上都是基于第三层——什么是问题的根源
那么找到对应的方法进行套用即可,就像你解答数学题套用公式那样
比如
5Why提问法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
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就像我刚才举的一个买菜的例子
你会发现,问题的最后,解决方法很多,那么这样的思维是可以类比到其他事项上面的。比如你所做的工作,所做的项目,或者说你所遇到的问题想要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你势必就要探索问题的根源,通过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往往会更加简洁明了,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
比如
穆勒无法
结构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
对还有我下次准备分享的金字塔原理
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我们工作和生活上,而这本书,我才刚刚说了一点点而已,还有很多很多比较实用的干货可以汲取,比如我们遇到的问题需要的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方法论的决择,受我们的思维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多样化的,多数时候因地制宜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不要被表象所局限,那么思维就需要开拓
举个例子
比如以前我们要去很远的地方,可能是坐船,步行,或者骑马
换到今天,我们肯定会说,我可以做飞机,坐高铁,又快,又舒适
这就是思维,思维被局限,那么思考的解决方案就不能称为最佳的解决措施
其实这样的例子也发生在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上面
思维破局,解决方式变得更多更全,那么势必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财富,可以是名气
那么说到这里
你还不去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