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图》与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图》是金代画家赵霖根据昭陵六骏所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当年唐太宗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将陪伴自己南征北战的六匹骏马刻成石屏,立于昭陵北面献殿前的东西两厢。

这六匹马分别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第一匹马:飒露紫。

飒露紫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时的坐骑。在作战中,马的前胸中箭,李世民落于马下,幸亏丘行恭救其脱险。

这幅画中描绘的就是丘行恭为马拔箭的场景。

我们看马的眼睛半闭,微张着嘴,前腿静立,而后腿微曲,整个后半身都在收紧,一看就是在强忍疼痛。

而丘行恭被画家做了刻意地矮化,以突出主角飒露紫。

他虽一身戎装,表情却是柔和的,左手扶马胸,右手小心翼翼地拔箭。

人马之间的深厚情感溢于画面。

昭陵六骏·飒露紫

昭陵六骏的石刻,相较于画中的丘行恭,多了些英武之气;而飒露紫则少了画面上的情感表达,形象更为硬朗。

再看第二匹马:拳毛騧(guā)

拳毛騧

拳毛騧是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骏马。

这满身的箭羽,整整九只,看着都疼。

但战马依然气定神闲,昂首前行。可以想象,人与马刚刚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战斗,是如何久经沙场才有了如此的气度。

拳毛騧

拳毛騧石刻版则似乎更加隐忍。

拳毛騧和飒露紫这两块石刻在1914年被盗卖出国,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成为国人的伤痛。

第三匹马:白蹄乌。

白蹄乌

白蹄乌是唐太宗在平定薛仁贵的战役中所骑的战马。

他全身乌黑,而四蹄雪白。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白蹄乌的话,那就是“飒”。

你看它四蹄腾空,飞奔向前,眼神沉着而坚毅。

与其它战马一样,马鞍非常华丽,一看骑马之人地位就很高贵。

画上虽然没有画骑马的人,但通过马鞍,和飞奔的骏马,同样显示了马主人的戎马生涯,以及建立起的丰功伟业。

白蹄乌

这块石刻已被盗卖者打碎,部分残缺,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马在飞奔时的速度,风吹动着它的鬃毛和和垂下的圆环,英姿飒爽。

第四匹马:特勒骠。

特勒骠

此马是平定宋金刚之战中所乘战马。

我们看画面之上,骏马信步前行,眼里是自信的,甚至有点傲娇的。

仿佛刚刚立了战功,此刻正在休息中。

特勒骠

石刻上的特勒骠,气势更为高昂,睥睨群雄,眼神中流露出王者之气。

第五匹马:青骓( zhuī)。

青骓

青骓是李世民征战洛阳虎牢关时所骑的战马。

画面上的青骓鼻孔大张,眼睛圆睁,四蹄腾空,身上的鬃毛和马鞍上的飘带都在空中飞扬着。

身上中了五箭,还在流血中,其中一箭还在它右腿上方,每活动一下都该是剧痛不已的。但是这一切却丝毫没有挡住它冲锋向前的步子。

这是战场上的勇士。

青骓

看看青骓的石雕像,是不是虎虎生威?左前蹄完全飞在了空中,而且充满了力量感。

相形之下,绘画中的青骓,在力量上的表现力则没有这么强烈。

最后一匹马:什伐赤。

什伐赤

什伐赤是李世民征战虎牢关时乘骑的战马。

画面之上,它身中五箭,两条后腿已经明显用不上力气,但你看它,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像要把敌人撕碎一般。

再看什伐赤的石像:

什伐赤

石刻上则更多的表现出骏马飞奔时的力度与速度。

我始终觉得这个石刻是青骓,而上一个是什伐赤。不过官方资料如此,就以官方为准吧。

总体来说,石刻昭陵六骏,由于石质的特点,更多的表现出骏马的力量与气势。

而赵霖的《昭陵六骏图》则在细节刻画上更为突出。比如鬃毛在现场上凌乱飞扬的样子;用眼神、表情等细致刻画马的内心活动;用马鞍的色彩和繁复暗示马主人的久经沙场、气吞山河的特征。

画面上,每匹马的旁边都写有题记,注明了马的名字、来历、战功等。

这幅画为赵霖的存世孤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昭陵六骏的石刻,除飒露紫和拳毛騧被盗走外,其余四个被故意打碎,装箱偷运时截获。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