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示弟立志说 正诸先觉 考诸古训

【原文】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zhé]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也。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bǒ]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zāi]!

【感悟】

(1)正诸先觉

正确的态度对待“先觉”的老师,你要把“先觉”的人当成老师而向他学习,则要一心一意听话照做。如果自己的想法和“先觉”不一样,不要放弃,要认真思考,思考以后还有疑问,认真分辨,直到完全明白,不能够一知半解。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假如没有尊重相信的决心,则必然有轻忽的念头。说的话如果听了不认真思辩,就像没有听一样,听了而思考不慎密,就像没有思考一样,这样虽然说学习了,就像没有学习一样。

既然自己决定以“先觉”为师,就专心学习、认真思考、听话照做。先觉的人是比自己更早能觉悟、觉察,了解真理的人。就像尊师重道一样的,为什么别人能做我们的老师,一定是某一方面比自己思考得更成熟透彻,把学到的变成自己的过程,就是坚持向“先觉”学习,不断去思考、实践。

(2)考证古训

考证于古人的言语,圣贤人的言语,都是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五经和四书也如此。我想要去私欲,发现事情发展的规矩,但找不到方法,所以在“古训”中求索。打开书的时候,就像饿肚子的人想要吃饭一样,只求个吃饱;就像病人需要药一样,只求治好;就像黑夜需要灯一下,只求光明;就像瘸脚需要拐仗一样,只求行动。对于只求记住的人来讲,只是增长口耳闻见罢了。

学习“古训”并不是为了增加谈资,而是在其中如饥似渴的找到帮助自己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前觉得别人开口就古人文章,不明觉厉,其实能背诵不如内化于心,修正言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