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曾跟我一样,在寂寞的夜里,总是会一次次追问自己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看了很多书,问过很多人可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知道生活问了一个问题……
昨晚刚到南京,刚一下车就感受到了什么是南方的夏天,闷热潮湿,在大街上不一会身上就会冒出一层细汗,仿佛进了汗蒸房一样。高温湿热会让人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第一次来南京的我,心情也仿佛进了桑拿房一样,胸口闷闷的。
来业务部门已经一个月了,这是我第一次出差。还是无法适应,一到工作场合,就紧张焦虑,无所适从。在展厅里,只能傻坐着,看这老业务忙来忙去,我感觉就像个腿瘸的人坐在轮椅上看这别人飞奔。这种无力感让我痛苦万分。
我想起前不久看的一部印度的电影《起跑线》,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印度富人阶级的父母拉吉和米图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进名校费劲力气的故事。教育问题最近非常火热,很多关于怎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问题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但总的来说就是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父母光有钱不行,还得文化高,甚至有的还要求父母的身材要好。
但我总觉得点不舒服,这些文章里说来说去还是拼爹,只不过我们的身份变了,我们纷纷从过去吐槽‘拼爹’的少年变成了父母。这个阶级逐渐固化的时代,让我们从‘拼爹’时代过来的人倍感焦虑,我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被这个无情的时候打击。
但我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所想的是事实吗?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真的会因为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就会输掉人生吗?
我想不是的,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数,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前几年出事的李天一,药家鑫,一个家底殷实,一个学习优秀。但因为人格的不完善最后都不得善终。个人的幸福一定是建立在完善的人格之上。它就像树的根,只有根部完善,树才会茁壮成长,就像生长在沙漠里的胡杨,即使身处绝境任然顽强的成长。
25岁的我,还在自我设限的泥淖里挣扎,一边要应付烦恼的工作,一边在跟自己的内心挣扎战斗,你知道一个跟人说话害怕到呼吸困难的人在干着业务工作是多么痛苦吗。如果是从前的我,很快就会放弃。但25岁的我鼓起勇气找了心理医生,我决定在我成家之前改变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自信勇敢的父母,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
从前,我只想战胜自己,每次鼓起勇气客服恐惧去干工作,都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战。现在,我慢慢学会了接纳自己,我不想战胜自己,我只想变得更好一点。
以前我总是因为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而迷茫,不知道我这样残缺的人的人生意义在哪,现在我明白了,正如著名心里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所说的那样:
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我想25岁这年,生活向问提出了问题—你想不想客服自己的恐惧,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的回答是:我想!!!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