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第十三:重温为政(4)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一节好像是重温了一下如何做管理,因为内容分好几个角度。所以像是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13.13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切实地端正自身品行,对政事来讲,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品行,又怎么能端正他人的品行呢?”

【解读】

这里也就像为政的第一点,从政看似管理他人,实际上一切从自身的管理出发。

13.14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yàn)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怎么这么晚呀?”冉求说:“忙于政务。”孔子说:“你那是忙于事务,如果真是忙于政务,虽然不是我去做,我也能象列席会议那样一清二楚。”

【解读】

然后为政的第二点,也就是整体的制度性的内容,这样管理就井井有条。而不是像冉子这样只是忙于事物。

13.15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能有那样的作用,是说它的影响差不多而已。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国君难做,不就近乎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能有那样的作用,是说它的影响差不多而已。有人说过:‘我做国君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只不过我说的话没人敢违抗而已。’如果说得对而没人违抗,不也是好事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而亡国吗?”

【解读】

从政的第三个点就是态度上要重视,因为不管是君还是臣,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不重视可能管理上就会有问题。

13.16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境内的人高兴,使境外的人愿意归附。”

【解读】

然后为政的第四点,是不仅要让自己的民众好,而且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要融洽。这样整体性的内外都和谐。

13.17

【原文】

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长官,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只见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解读】

前面四个从领导、制度、态度、内外的角度来探讨为政,那这里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构成了第五点。为政是需要时间才能有所成效的,所以要循序渐进的来,不急不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微凉的夜 此时的你 仍在北国的雪里 我却不在你身边 温暖 也不在 不禁想起 那篝火旁通红的脸庞...
    素颜的时光阅读 208评论 0 0
  • 遥远的天街,俏皮的星星在眨眼; 我缄默不语,仿佛听到了往昔; 那些被略过的回忆。 我的时光里,留下很多你的脚印; ...
    童淑阅读 4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