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得好,“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美德。
我的父母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对物质要求很低,不求大鱼大肉,能温饱就可以。父母一生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成年后的我们,总喜欢带上父母去酒楼吃上一餐丰富的晚餐,点上满满一桌子菜和肉。每次埋单时,桌上会剩很多菜和肉没有吃完。父母看见剩下的菜和肉,一直说浪费,真的很浪费。嚷着以后不准点太多菜。
父母一生以节约为立身的根本,过简朴的生活。父亲穿衣,只求朴素整洁,从不讲究外在。早年经过父母艰苦奋斗,家庭宽裕了,也不见父母在穿着上有变化。
直到姐姐工作后,从事服装行业的姐姐,对穿着很讲究,逢年过节,喜欢买外套,西服、皮外套给爸爸穿。每次把昂贵的衣服拿给爸爸时,从来不对爸爸说衣服的价格。爸爸有问时,姐姐总是说是自己朋友厂里生产的,全部是出厂价,价格不贵。爸爸总说:“老人家,衣服会保暖就可以,不用太讲究。”
父母那一代人教导我们“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自己为人父母,养育下一代,看到孩子对金钱没概念。花钱大手大脚,对食物没有敬仰之心,跟孩子们讲他们的爷爷奶奶那一代人连饭都没得吃,外公外婆的早年的生活是如何艰辛,要求孩子们省吃俭用,不要浪费。孩子们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说多了,上小学的儿子会顶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不要老是提过去。”
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挨饿,没有切身体会到爷爷那一辈经受闹饥荒的饥饿感。没处在那种环境中,不能感同身受。
父母一生勤俭持家,出身平凡的他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事业上取得好成绩,也靠辛勤的双手把子女抚养成人。
小时候父亲最喜欢对我们姐妹们说:“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
我们姐妹们谨记节俭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