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说,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但最痛苦的事情也莫过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弗洛伊德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继续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似乎,好坏并无任何意义,都是存在的形态。辩证地看每件事情,必然充满矛盾与挣扎。那么,我想,开始挣扎,正是不凡的开始。
高三毕业的暑假,我一个人在房间看着志愿填报书,脑子里只有一个坚决的想法:避开所有和物理有关的专业,于是很多工科专业被我过滤掉。理综里成绩不稳定的就是物理了,上物理课都紧张的不行,生怕老师会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就是理解不了,对物体普遍的运动状态就是把握不到。填了4所学校,只有第二所是偏文的学校,其他3所都是工科的不能在工科的学校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二所985,奔着学校的平台而来实在是我现在想来都觉得很丢脸的事情。而最后录取的专业更是想让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永远不要亮出来。
是的,第一志愿数学光荣滑档,英语接替了它。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转专业呢?大一的时候,语音老师的一席标准动听的英式英语彻底让我沦陷其中,于是我疯狂地开始模仿新概念英语,每天听BBC news,想练就一口纯正的英式口音。来自小镇、小县城的我,大学之前英语口语能力等于0,更别提语音语调的各种毛病。但是在大一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坚持把自己沉浸在英语环境里,跑到宿舍顶楼阳台跟读新闻,自己和自己talk,英语听说水平进步很明显。外教口语课两学期都是满绩点,语音课以及后来的演讲课也都拿到3.7的绩点。第一年就这样错过改变的机会,因为英语的巨大进步蒙蔽了我去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动力。大二大三越来越多的文学课让我意识到外语和语文有区别吗?没有。都是语言,只不过不同语系。文学怎么能以传授的方式输送给大家?之后我越来越抗拒文学课。
不过呢,英语专业真的好轻松,只要期末好好复习,每年都可以拿奖学金。心里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安静地来到大四,这时,挣扎都开始显现。
考研还是工作呢?考研考什么专业呢?回老家呢还是留在上海?闺蜜告诉我:这段时间她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把未来想了好多遍,每一条可能选择的路会是什么样。想着想着不可避免地来到最终命题:我是谁?我到底喜欢什么?我有擅长的技能吗?
去年暑假,我加入考研大军,开始了一场自我否定、自我积极暗示的决斗。从一开始决心要转国际关系,到最后不顾一切地自学起高数,跨考企业管理,我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别无所长、毫无恒心毅力可言。更可笑的是,9月份又去参加保研笔面试了。结果我还是回到了原来挣不脱的领域。
现在,我是一名心理语言学方向的准研究僧。虽然我也并不知道研究什么鬼东西。(这要是让导师看到,估计得杀了我)你们说:人生讽刺不?我为了逃避风险,缩回原来的世界里。而在没有风险的时候,又梦想着闯荡的人生。所有渴望伏特加、耀眼灯光的人都渴望宁静,而所有宁静的人则梦想着在酒精中醉生梦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七月和安生的合体。
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我接触到前端开发,开始在慕课网上自学html/CSS。这应该是大学最后一个寒假给我最美的馈赠。内心无比渴望自己可以亲手搭建一个英语学习互动的平台。现在以可可英语这些为代表的知识分享型平台受众颇多,但是基本停留在分享这一阶段。而扇贝有道这些又基本以单词为主打,实在是略鸡肋。
突然,一切都清晰了很多,从否定自己的漩涡挣脱出来。因害怕畏缩留在本专业又怎样?曾经反反复复不够坚定又怎样?年轻呀,就是有不断试错的资本。
目前,专注在自学前端开发、写毕业论文、准备专八考试中。
如果你也曾挣扎过,不妨开始不断地试错。如果恰巧你也对前端开发感兴趣,希望可以一起在简书上搭建一个互动学习的社区。
<blockquote></blockquote>
看到这样的语法结构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前后如漆似胶,但又不失分寸,一个美好的/完美地带来距离,前后齐心合力框住内容,创造一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