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 你 裙
Since 2016
♥♥♥
『 成为 更好的自己 』
▼
正文共:269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正式阅读前,来看看你或者你的孩子,可曾出现或说过以下几句话 ——
我真无能
我真的好丑
我真差劲
我一点儿也不重要
我不配
我真愚蠢
我没人爱
……
类似于以上几种表达,都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机制——羞耻感,而这也是整篇文章要讨论的中心。
什么是羞耻感?
举个栗子——
大雨过后泥巴特别松软,你家小孩蹲了半天堆出城堡,邀你欣赏:“妈妈你看我棒不?”,你劈头盖脸一顿骂:“你看看你,从头脏到脚,好好的新衣服被你糟蹋了,太恶心了。”
同事小王穿了新西装,饭间小郑当众调侃 :“你这西服应该很便宜吧,看起来质量就不好,穿这是不会相亲成功的。”
小孩下次不玩泥巴了。——这是内疚感。
小孩从此认为自己是恶心的。——这是羞耻感。
小王再也不穿那件西装。——这是内疚感。
小王此后发愤图强。——这是好的羞耻感。
小王跟小郑绝交。——这是羞耻感。
小王以后各种“炫富”。————这是羞耻感。
羞耻感和内疚感时常共存,不同的是,内疚往往来源于事件失败或不被接受本身,而羞耻感,则更多的是对人自身的否定,是一系列生理反应的综合表达,其伤害程度远远大于内疚。
羞耻感从哪里来?
① 与身俱来的倾向
埃里克森认为,羞耻感从孩童2岁时期形成。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提到,2岁孩童就表现出“自我中心性”。没有对错,只有“我行我素”,一切跟“我”的想法不一致的苛责或阻挠,都可能造成孩童早期“我不够好”观念的形成,久而久之就产生不易察觉的羞耻感。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里的小孩。
②原生家庭
大多数极为严重的羞耻感都来源于原生家庭,更为可怕的是有一种原生家庭叫“以羞耻为中心”。比如——
“天啦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会嫁给你这没用的穷鬼,还生了这么个蠢儿子。”
“眼睛瞎了才会跟你这种人在一起。”
“女的读书有什么用,不如早点嫁人,换点钱。”
“你怎么这么笨,教了一百次了还是不会,真后悔把你生下来。”
……
这样的家庭里几乎人人都是可随意互相侮辱的对象,父母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儿女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家庭里的每个个体都是羞耻的中心,存在感和自我认同感极低,更恐怖的是,这种羞耻感往往会世袭,并且很可能具有破坏性。
③人际关系
暴露在亲密或非亲密关系的人际中的羞耻感,是最为常见的。
包括因各种不对等的背景、地位、能力、品味、长相、行为等,演化出的强对弱的单方面的侮辱,比如不停被嘲笑丑陋、被指责愚蠢、被讥讽肥胖等而滋生羞耻感。
也包括双方谩骂性、攻击性、冲动性、刻意性、偶然性等原因互相侮辱而衍生出的羞耻感,最常见的比如夫妻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新老员工之间、兄弟姊妹之间,甚至是醉鬼同常人之间。
羞耻感有啥危害?
① 生理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脸红,手心冒汗,脑袋垂下,回避任何眼神交流,恨不得一切从未发生。(所以如果你的小孩不愿意正面看你的话……)
紧接着是生理性的胸闷气短,心理上的大脑空白,四肢无力,羞耻感扑面而来,想开口争辩一些什么,喉咙却堵得跟厦门中山路似的。
然后就开始无限度放大周遭的一切声音,一切人物,跟怪物要吃了自己似的,且把自己看得如蚂蚁般渺小,对自己感到愚蠢或恶心。
当然,这只是第一轮羞耻感,从无到有产生的时间,不过短短数秒,而且人越多,产生的时间就越快速,有时候甚至外人根本没察觉。
② 行为
有了第一轮动弹不得呼吸都是错的生理反应,自然就会驱动身体做出一系列反馈,性格不同,与之相衬的行为也不同。
第一种:麻痹、自我打击
源于对自我的认可度低,没能力回击就不解释不争辩,没办法逃离那就不动,自我麻痹假装无视,可事实上,“怒己不能争”的羞耻感就像荆棘种子,遍布全身。
第二种:逃避、自闭
唱歌被人笑过,再也不会去唱歌的聚会。
在课堂上当众出过丑,再也不去上这个老师的课。
成绩太差被妈妈撕过卷子,更难考到好成绩。
什么让你羞耻,你就远离什么,不看,不听,也不接触,惹不起躲得起,可怕的是,极度的羞耻感很有可能让人从脱离某人,到脱离某群体,甚至脱离整个圈子和社会,造成情绪上的冷漠和行为上的自我封闭。
第三种:完美主义
羞耻感这种感觉很神奇,外化的行为与内心往往相反,表面啥都逃避、封闭看似无所谓,可内心就想做好,但结果呢?羞耻感越深,越怕出错,陷入了自我惩罚式的钻牛角尖,苛求完美到极致,却依然怪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能”。
第四种:暴怒、反抗
这是少部分极度羞耻感的人会做出的最激烈的响应,比如TVB新剧《大帅哥》里的马炭,活在原生家庭的羞耻感里,敏感又易怒。在他们看来,用拳头解决问题,要远比用嘴巴和声音来得更快,效果也更好,至少当下有人闭嘴了、住手了。
羞耻感如何治愈?
当然,万事万物讲究阴阳,适度的羞耻感也没什么不好,反而能够促进人类产生积极的情绪和状态,去改变羞耻的现状。比如因跨年演讲被群嘲的罗胖,明年不讲了吗?讲!要讲20年!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度很少有人能够掌握得到,年龄越小越脆弱,受到的伤害也就越持久。无耻之人也一定有,但这种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比如《知否》里的墨兰。
而首先必须承认,治愈羞耻感,尤其是原生家庭里带出来的极度羞耻感,绝对是一个相当漫长并且缓慢的过程。所以耐心是最基础的。
其次要理解你的羞耻感,理解它的根源、它对你造成的心理影响和行为影响,理解它对你的伤害,然后接受它,接受你就是一个普通人,接受人人都可能有难以启齿的羞耻点,正视它,面对它,甚至,用脱敏治疗法去挑战它。
当然,不需要一个人去奋斗,也不要指望自己独自一个人就能治愈羞耻感,你需要朋友,需要家人,甚至需要外人,帮你一起走出这个圈子。记住,开口交流,是治愈羞耻感行动中的永远的第一步。
根深蒂固的羞耻习惯不容易消失,很有可能今天你胜利了,明天你又被打败,所以你要不断查看自己的进展,审视自己的羞耻感,多问自己“我是不是又把自己当成了低人一等的受害者?”“我评价自己的那些负面词汇是不是少了些呢?”“我现在对XX还会反应过激吗?”等等。毕竟,定个小目标,定期复盘,是很重要的。
如果在这些过程中,你能够找到盟友,那就更棒了!
▼
说来也很巧,早晨吃饭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王小波的文章,他说:“人类的大部分痛苦来源于自己的无能。”
这种感觉,这种知道自己无能的羞耻感,我真希望它晚点儿出现,更希望小朋友身上永远不要出现。我们都很清楚,奢望人人善若水是妄想,唯愿你我至少学会,如何敬畏他人,敬畏一条人命。
以上。
今 日 互 动
如果幼儿产生了强烈羞耻感
你有什么治愈良方吗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