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经典?我想或许是在读后让人念念不忘,细细品味,颇有一种“如雷贯耳”的震撼吧!
这是一篇欠了很久很久的读书笔记,想一想有个四五年了吧,唉,拖延症害死人!!!自己检讨一下。初识《围城》,是在高一语文课本上的节选,当时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些片段,由此勾起了兴趣,乃至后面一直挂怀,念念不忘。上大学,在图书馆借过三次围城,每次都是只看了一点点就到了截止日期,又给还回去了,终于在第三次一鼓作气,给看完了,这个过程实属艰辛。
首先说一说对《围城》中人物的感受吧,因为之前看过影视版的《围城》,便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一些人物已经定型,于是乎在书中读起来有些人物有些许别扭,心想这是我认识的那个人吗?哈哈,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柔嘉”了,犹记得影视当中,她给我的感觉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丑”,两个字就是“黑丑”,活脱脱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由于外在的形象,实在难以让我和书中那扭捏的小姐划上等号,以至于阅读过程中,心中实在别不过来,或是编剧不太喜欢孙小姐,把她丑化了吧。再一个就是方鸿渐了,或是当时看影片是认知太过于狭隘,当时竟为感觉到方鸿渐如此那般的虚伪!或是影视美化了方鸿渐,或是陈道明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太过于正向,以至于我无法把虚伪二字带入吧!
读完围城,说实话,我心中是震撼的!我一直都相信创作来自于生活,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或多或少都能在生活中捕捉到一点两点的影子,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生活进行创作,跃然纸上!我着实是佩服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当真是字字珠玑,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般的生动,让你读完以后,“回味无穷”!比如那句“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当真是让我反胃了好久,我实难想象,钱老先生是如何想出如此比喻,生动到让人立刻产生生理反应!
再者就是有众人读《围城》,纷纷感慨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我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受,我这或许是我太年轻了,没有类似的体验吧!我对于《围城》,最大的感受是“虚伪”二字,整部小说读下来,我看到了很多人性至恶的方,文中的人物,无论是谁,最少是有两张皮的,他们可以根据场景随意切换。而我对此印象深刻也是来自于我的生活,我一直说我是一个不适合在集体生活中的人,因为生活在集体当中我会特别累,面对不同的人,我也往往需要换上不同的皮,这让我厌恶自己,同时,我也不想这样,我有三种情况下是真实的自己,独处的时候,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在家的时候,其余时候,我或多或少都有在演戏,这应该是我与这本书最大的共鸣点吧!
我很久没有写作了,高中时候忙于学习,大学的时候等我想来写作时,我却发现我不会写作了,也无东西可写了!我感到很悲哀,我认为人活着,一定要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一直做着,可惜,面对自己唯一喜欢的事,我现在竟如此无措……创作来源于生活,好的作品背后是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围城》一书的最后,杨绛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本书的人物的来源,我心想,原来一个人物性格是可以由那么多人来拼凑的,这时候我们的生活阅历显得尤为重要了,故事中游学,去长沙任教等都来自于钱钟书先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形形色色的人见多了,心中的体悟和感想也就多了。
一本好书,扎实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必不可少的,想想自己好像连这个要求都离的好远,更别说将生活跃然纸上了,多读书,读好书,确确实实很重要!
闲时随笔,以抒发内心浅见,充足时光。
《围城》读后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