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一提到青春期孩子,很多父母直接血压升高。常有父母咨询时向我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与我们隔绝存在,像两个世界的人。有时候父母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似乎家长把话说到心坎里变得难如登天。对此,你有应对解决方案吗?今天我们来读一本《顺应心理,轻松度过青春期》,会减缓您的育儿压力。


      作者维尼老师,原名胡春光,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顺应心理家庭教育理论”创始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尤其擅长家庭教育心理领域。下面从三个维度了解青春期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变化

      站在孩子角度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心声:孩子经历小升初,换了新环境之后,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生理上步入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显著,第二性征变得明显。这一阶段,女孩男孩们的身体都开始迅速地生长发育,个头明显增高。女孩们身体的曲线开始变得凹凸有致,皮肤更为光滑细嫩;男孩们的的声音变得粗嘎低沉,嘴角开始露出胡须的雏形,喉结也开始显形。


2.心理上有些不适应,和小学阶段相比较为情绪化,容易发脾气。因为身体的变化和学业的变化,孩子们开学后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一方面要适应身体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应对学科增加带来的学习压力。

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影响,会让孩子不适应,并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学习的节奏,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变得不那么自信。

3.行为上不像小学时期那么听话,有时候会跟家长的观点对着干。因为不能快速地适应变化,孩子可能因为受到挫折而质疑自己的能力,得出"自己变差了"的结论。如果缺乏正确的判断,可能会出现自暴自弃的苗头,如果家长不注意引导,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出现偏差,听不进规劝的话,跟家长对着干。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让父母们头疼不已,其实孩子本身越见成熟,他们对于自身和环境的接纳度都需要家长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我们是否愿意敞开心扉,接纳孩子的情绪,陪伴他们度过心理难关呢?


二、青春期的孩子的特点

    我们常认为青春期是12-18岁,正好是初高中这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以下现象:

(1)学习压力大

(2)自尊心强、敏感

(3)自我意识强

(4)需要更多的自主和自由

(5)越来越难以改变

(6)容易和父母对抗,并占上风

      其实,这一时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孩子会面临很多智力上的挑战。


      生理原因就是因为前额叶皮质没有长好。大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额叶皮质,它差不多就是在我们额头后面的部分。前额叶负责判断、逻辑推理、行为的执行、控制冲动等。可偏偏这么重要的一个部位,却是我们整个人体发展最慢的一个部分。

      所以,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其实和我们成人的大脑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额叶没有长好,因此孩子做事时很容易不专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化,这都是受生理发展局限影响的。

      我们父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明白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并不是和父母故意作对,而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同时,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承担更多学业上的负担,以及开始真正融入人际交往和社会中,但因自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挫折,这让孩子很受打击。他们就想通过去做一些事情去证明自己。尤其是父母越不让做的事情,这一时期的孩子越想去尝试,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挑战,而且还可以获得父母、老师、同学的关注和注意力。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孩子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隐藏行为动机,推荐看看《正面管教》孩子的错误目的表,多一份懂得,很多家长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孩子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因此,我们父母要注意,孩子他们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是什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然后因势利导,当孩子的行为被肯定、被接纳之后,他会觉得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那么,孩子的叛逆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换个角度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源自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


三、10条给父母的沟通建议

1. 多多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想想我们父母自己青春期出现的特点,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和他们一条战线上的。

2. 降低期望、放低要求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压力就大,父母如果给与太大的压力和期望,会让孩子焦虑不安,从而彼此矛盾不断。不妨这个阶段,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没有那么严重,自然而然就度过了叛逆期。

3. 放弃逼迫,学会引导

    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也更敏感,逼迫的教育方法,很可能引起孩子逆反心理。但逼迫,并不代表放弃不管,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孩子更愿意去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4. 少让孩子发火和烦躁

      青春期教育的最重要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降低孩子发火和烦躁的频率。”这一时期,很多时候,孩子发火生气,都和父母的处理方式有问题。父母应该学会反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

5. 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青春期孩子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学会察言观色,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

6. 学会“不较真”

      父母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在面对孩子的变化时就不会特别被动,教育孩子时学会“不较真儿”,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忍耐。

7. 减少批评、训斥

      孩子在这一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某些想法就是他未来的想法。

8. 尽量避免冲突和对抗

      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朝着鼓励的方向成长。

9. 学会少说话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暂时变成哑巴,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我们父母不用全方位无死角地被各种关心、叮嘱、问候、指责、唠叨侵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说,“什么也不说”(闭嘴)也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接纳感。

保持沉默——“被动倾听”——是相当有效的一种非语言信息,让对方感到真正地被接纳。

10. 放下对“规矩”的执着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青春期的孩子很想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

然而一些父母却过于执着地向孩子证明父母是对的,以及怎么对了,哪里对了,以及为什么对了。

你得按我的要求做,因为我是对的。

这样的沟通,并没有带来彼此想要的结果。只是带来痛苦和失望,或者是隔裂和斗争。

过于坚持自己的对,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孩子的弱小,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孩子的从属,掩饰自己的恐惧和孩子的成长。

如果父母能放下自己的评判标准,放下自以为的“对”,放下控制与指责,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或许没有自然而然就过了。

    凡事向好的方向看,维尼老师在《顺应心理,轻松度过青春期》一书中,提出了三种思维,我觉得是很有用的。这是那种思维分别是:"坏事变好事","很正常、没什么",以及"对结果顺其自然"。

      这本书从懂得孩子,到理解孩子,再到觉察自己。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在出现的问题中学会自我的觉察、反省和成长。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长为她自己的样子,给予孩子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无穷的压力和焦虑,只有做好自我的调节,才能在最好的亲子关系中达到最融洽的沟通。孩子是来帮助父母成长的,是他们让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学会理解、接纳和陪伴,和孩子一起轻松度过青春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