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是一个特别的话题,讲的是古代人祈子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传承的国家,这种特征在古代家族人丁的繁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在古代,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对国家和家庭来说,人口越多,则意味着生产力越多,所以古代社会便格外注重家族人口的延续。对应这样的背景,便产生了古代各种千奇百怪的求子风俗,大概有以下几类。
一是拜神求子。因为各地区信仰不同,所以拜的神也有所区别,例如北方信奉的碧霞元君,中部信奉的送子观音,南部信奉的临水夫人或金花娘娘,甚至还有人叩求全知全能的妈祖。
第二种是吃某一种东西,认为可以很快有孕。比如嫁女儿的嫁妆里一定有一个朱漆子孙桶,桶里要放上五个蒸熟染红的喜蛋和许多染红的喜果。嫁妆送到男家后,男家亲友如有久生不育的女人就会向主人讨要子孙桶里的喜蛋来吃,据说很快就会有喜。
第三种是偷瓜、偷灯或拴娃娃。偷瓜、送瓜则是取“瓜瓞绵绵”之意,蕴含着祝愿子孙昌盛的寓意。又因“灯”、“丁”同音,为祈求“添丁进口”才去偷灯;有的地方是由亲友送灯给乏嗣的夫妇,不过据迷信的说法“偷灯”比亲友送灯有效。对于拴娃娃,有人指出,其原型应是始于唐代的“化生”之俗。《唐岁时纪事》一书有云:“七夕,俗以蜡作婴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本出西域,谓之‘摩喉罗’。”可知这种用来求子的男偶原先是用蜡做成的,其行事方式则是于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把它放在盛有清水的器皿中,谓之“化生”,以期望这个蜡偶能变化为求孕者肚里的男婴。
那么,在《诗经》里也记录了一些古代为祈求多子而唱的民歌,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螽斯》。螽斯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以前小时候经常能看到的蝈蝈,但与今天不同的是,蝈蝈在古代可不只是孩子的玩物,也寄托了古人对于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寄托。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螽斯》的原文: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说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如下:
蝈蝈张着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着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着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诗意层层递进,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反映了古代人民祈颂多生贵子的美好祝愿。
现在,除了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什么机会见过蝈蝈了。以后,如果你有幸再看到它的话,那就对它许个愿吧,哈哈。
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