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套路,为什么可以拍了三部电影,拍了7年呢?
没错,我说的就是春娇系列。
到了第三部,距第二部上映时隔5年,志明与春娇的这场爱情长跑进入了第7年。
未能免俗,就像大多数情侣一样,开始有了七年之痒,开始有点跑不动。
依旧幼稚的张志明还是会花大价钱买堆没用的玩意儿,会用球去砸小朋友的JJ,然后在加油站随口求个婚,会不知道怎么拒绝小干妈的借精生子(虽然后来他有坦荡地处理完借精这件事,还比较MAN)。不过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大的bug。
比较麻烦的是春娇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恋爱谈到第7年,自己耻毛都开始变白了,男朋友还没有长大,并且貌似永远不会长大,换谁都会有危机。
况且,还不仅仅是中年危机,春娇爸爸的回港,让春娇一直潜伏的童年阴影彻底爆发。
春娇最大的童年阴影就是抛妻弃子的幼稚鬼爸爸,然而自己找的男朋友偏偏最像他。
换谁不drama啊!
当然,电影的结局还是很圆满,张志明一如既往地耍无赖,出动狐朋狗友、春娇全家,靠在街头唱情歌挽回了春娇,顺带求婚。
不知道该说是张志明偷懒还是彭浩翔偷懒,5年过去了,张志明挽留的手段还是这么没有新意和幼稚。
但是偷懒又怎样,幼稚又怎样,观众还是超买账,用掉的纸巾可以围绕纸巾可以围绕地球转一圈。
毕竟志明春娇系列就是很好看啊。
因为真实,所以很好看。
真实到想抓住彭浩翔问问,喂喂喂,你能不能不要再拍我的故事了。
真实到你一定会被电影里的某场戏戳中,笑成傻逼或者哭成狗,无意识地把电影情节往自己身上套。
张志明这样的男人就像每天躺在你身边那个,幼稚鬼、长不大、不主动又不拒绝,但是又有点小情趣小调皮,俗称渣萌款。春娇就是万千都市小白领的形象代言人,需要安全感,想要去依赖,嘴不够硬心还特别软。
= = =
那么假如你遇到一个你特别喜欢,但是处处让你无法忍受的男友怎么办?
首先,我们在恋爱时,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控制力比你认为得要低得多,尤其是一些不安全依恋风格的人,在感情中基本上处于被自己荷尔蒙控制的状态。
人类最大的错觉之一就是自己能决定自己爱上谁。就像春娇以为自己可以离开志明一样,志明以为自己会和一个跟他一样爱玩的人,玩到老一样。但是在恋爱的方式早在我们幼儿时期就已经决定了。
长期关注的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家 Hazan & Shaver 于1987年第一次提出成人婚恋关系中与童年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有着强烈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表明成人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也会表现出类似的反应方式。
春娇童年时期目睹父亲抛妻弃女,亲眼见证了爱情的不稳定让她变得焦虑,同时对自己产生了质疑,怀疑自己不被爱,无法拥有长久的爱情。成年后他们会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焦虑感,既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伴侣不会回应自己的爱,不会和自己在一起。嫉妒心和占有欲是与他们恋爱时的最大特征。
春娇这种依恋模式叫做焦虑—矛盾型。所以春娇才会在剧情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志明产生怀疑。
= = =
那么如何像春娇一样完成自我救赎呢?
在《春娇救志明》里导演企图将所有春娇的焦虑都通过志明的痴心和付出来化解。那么,假如你和属于不安全依恋,而又想改变自己,该怎么办呢?大家的情况不同,这里只能就原则泛泛而谈。
首先,不管是你自己或你的伴侣属于焦虑依恋,都希望你们能够接纳自己,或者找到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春娇虽然自己没有安全感,但辛运的是她找到了非常有自信,安全依恋型的志明。志明总是会在每部片的最后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来安抚春娇焦虑的心,这就是和安全型的伴侣相处的好处。
有安全感的人会和同样安全的人互相吸引在一起,比较容易恩爱和谐白头偕老;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在茫茫人海中吸引到和自己一样不安全的人恋爱,然后开启相爱相杀的模式,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不改变的话下次继续恶性循环。
感情是需要经营的,因为想要持续拥有感情中的幸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能比你在工作上获得成功还要难。所以需要你和伴侣都提升爱的能力,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提升和经营。
如果情侣双方能够共同理解自己的依恋方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且接纳自我和对方,不断学习如何相处,学习如何在争吵中不发泄负面情绪,而是做到相互理解和包容接纳。毕竟没有谁和谁是天生一对,在感情的路上,我们都是志明和春娇一样初学者,相互扶持才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