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青椒计划
在2017年的下半年,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每周的两次学习,我都尽量的安排好时间听专家的讲座。并在此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在自己的工作、教学上有所借鉴,使我受益匪浅。几个月的学习使我有幸成为种子冬令营的一员。在假期中我坚持学习、打卡、阅读,给自己充电;我想通过寒假的学习,使自己更充实,学到更多知识。
一路的收获和反思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18年的春天,CCtalk给我们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开学之初,我学习了汤敏老师的《面对未来,我们该怎么办?》。在他的讲座中,我学到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师”这句话。并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们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源生力量,乡村教育承担着中国教育的攻坚重任。唯有乡村教师的内生驱动和外部支持。乡村振兴尤其是教育振兴应具备更大的活力和潜力。
在这个讲座中真正体会到对于急剧变化的未来。我们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教育是第一位。但是科学技术能促进教育的发展。正如汤敏老师听说,“你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手无寸铁”。所以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只有我们的每一位乡村教师的成长,才能让乡村教育的振兴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为此我很受感动。
我坚持努力学习着,在3月末的时候我又听到了张华军副教授讲的《教师的自我认识和生命关怀》这个讲座,我从中学到认识自我,深入探索自我。同时,我也寻找他人帮助认识自己,我们只有更好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畏惧自己,正如老师所说“好老师每天都在地雷阵中探路,寻求好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学生具有不确定性,要就地取材,随机应变,要学会与学生平静的去交流,要有耐心,互相信任,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教师,教师的地位最终必须从学生的给予中赢得,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学生。虽然我们做不到最好的老师,但我们可以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在4月份时我又学到曾琦教授的《挑战惰性知识——布鲁纳与教育过程》的启示,我了解到惰性知识是学生已经习得但是在实际中不能正确提取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也就是“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识单一、死板,不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自我领悟
要记住有些知识是万变不离其中的,结合造成这样的成因。主要是知识没有网络化;知识没有程序化;知识没有条件化。首先学习的结构通常是无意识的,也就是结构与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也就是实践出真知。另外学习是系统的,每学一科要把书学透、并且在授课时要注意知识结构,注意知识归纳,不要简单一味的讲解知识,使一些知识要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和使用。
展望未来
通过在青椒计划队伍中的学习,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正如青椒计划导师余胜泉教授所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
所以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来适应未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