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在去年就下载并注册了简书,一直有看别人的文章,但迟迟没有开始码字。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文采和知识面都比较狭窄;另一方面,我也怕没有阅读量,同时找不到合适的题材可写。
作为一名工科生,从小我对文学就没有太多的兴趣,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成绩一直拖我后腿。高中时代,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硬是逼着自己去看《读者》、《意林》等杂志,以短文、鸡汤为主,希望能改善自己的作文水平。但是从小到大,对整本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屈指可数。我记得很清楚,高考语文考了107分。
记得高中语文课,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在课上让我们看他自己在博客上写的文章。高考结束后,我买了笔记本电脑,注册了博客,想尝试着向语文老师学习,开始写文章。但却被各种好玩的游戏所吸引,写文一事早被抛之脑后。大学四年,因为学的是工科,大学语文竟然都不用学,至此,我的“文学养成路”算是彻底荒废了。
02
我其实特别羡慕那些出口成章、能说会道的人。他们会有自己新颖的角度,独特的观点,而且特别具有说服力。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后来我发现,真的是自己书看的太少。所以,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下载了简书。动机非常简单,只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学修养,充实自己的脑袋。
简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简洁”,界面非常清晰,分类明确,而且没有多余的广告。在这个短视频横行的网络环境下,简书就是一股清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冰冷的文字哪能比得上各种视频带来的诱惑,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人少之又少。文字有个好处,阅读后会促使你进行思考,如果换成视频,那种直截了当的灌输模式,很难促使我进行深度的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认为每一个简书的用户都应该替自己感到自豪。
03
虽然我早早就下载了简书,但是在上个月才开始真正尝试写作。到现在为止,我总共在简书上发了16篇文章,前几篇的文章阅读量寥寥无几。后来我尝试着进行投稿,没想到竟然真的被收录了。不过可能是内容不够新颖,或是内容较为枯燥,虽然也有几十的阅读量,但没有任何人点赞或是评论。
最开始写的时候,我很怕写不好,写不长。写文章需要创新,要有灵感。没有一个好的灵感,我不敢动笔,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拖延症。每次想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都会拖到来不及了才会去写。
我并不是不想写,而是太想把这件事干好,所以我想等我有了灵感再去干。后来我发现灵感我永远等不到。《被误读的创新》书中写到:创新并不来自灵感,而来自执行。一件事只有你开始干了,在干的过程中,去体会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产生灵感和创新。
04
记得李诞在节目《奇葩说》里说到过“现在写作的都不是作家,真的作家都已经不写作了”。当然这是他自嘲的一句话。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个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小白。我的文采有限,题材有限,观点可能过于偏激,不够成熟。
刚开始写作,我会特别关注自己文章的阅读量,怎么一直没人点赞?这让我感到很困惑,很迷茫,我的文章真的写的很烂吗?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朋友,我劝你少发几条朋友圈》的文章,这是我来简书第一次感到特有成就感。阅读量超过2000,也有30多人点赞,同时收获了6个粉丝。但可能是我的观点有点偏激,评论区有许多人喷我,甚至叫我不要再写作了。
看到这些,我内心当然是不愉快的,但也有人挺我,跟我有一样的观点。这里引用他的原话:写文章和发朋友圈是两码事,写文章是为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时候身边的朋友不能理解你,或者和你的看法不同,通过网络文字可以引起其他更多朋友的共鸣。
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再回头再看,瞬间就觉得几条反驳的评论算不了什么,如果这都承受不了,又如何走的更远。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情,文章本身就是个抒发个人想法的地方,我没必要让所有人都认同我,努力表达我自己就足够了。哪怕只有一个人与我共鸣,都足以支撑我继续下去。能通过文章收获喜欢和粉丝,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05
简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以前下了班,我就喜欢宅在家里看剧,看综艺。那种毫无目的的浏览使我渐渐变得慵懒,只懂得接收不懂得思考。而在闲暇的空隙,往常我都是打开抖音刷一刷,现在的我更喜欢打开简书看几篇文章。
今天是我在简书写作的第43天,我写下这篇文章送给自己,希望在今后,能努力看书,认真写作,不忘初心,坚持下去。
能有简书这样一个平台我感到非常庆幸,感谢简书,更感谢简书的各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