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朋友看了一个孩子遭遇车祸的视频,“太惨了”,之后,他朋友这么说。
“怎么回事?”他问朋友。
“那孩子在公路边上平稳地走着,不跳、不跑、不左顾右盼,看不出会有啥儿事。孩子的奶奶就在孩子的身后看护着,看样子对孩子走路很放心。”
“后来呢?”
“孩子看了一眼路的对面,不知是看到了什么,是那串汽球?还是那只巨大的熊猫娃娃?不得而知,反正,孩子突然向路的对面跑过去……”
“啊!”
“孩子刚跑出了马路,一辆货车就飞驰而过,把孩子压在轮下……”
“啊……”
2
“太惨了!”他说。
他朋友说:“现在,我们是局外人,可以稍微心平气静点地谈论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是当事者或者和当事者有一点儿什么关系,都不想再谈此事,毕竟,这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
“你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当然是那位奶奶了,她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看护好孩子。她应该意识到孩子在公路边上行走是有危险的,从而把孩子拉着或者抱着。”
“是的,可是,这孩子忽然向路的对面看去,他看到的是什么?并且,突然间就跑起来,向他看到的东西跑去——不用说,他肯定是看到他感到兴趣的东西了,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就想凑热闹、想看个究竟、甚至想占为己有。”
“对啊。”
“于是他就突然改变路线,朝一条不规则的道路走去。他乱了规范和纲纪。而那些规范和纲纪是社会规范已久,约定俗成已久,有条不紊已久,人人都在遵守已久的。人们都在既定的人生和社会轨道上奔驰。人的一生都有一条在虚构中、在现实里的轨道,就像火车,有自己的轨道。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轨道啊,他突然之间以不规则的方式出现在别人的轨道上,让别人无法及时做出保障措施,于是惨剧就发生了。”
“是的。”
“另一方面吧,孩子年幼无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己想要的最核心的东西,没有把握,更没有规划,都是随着即时的兴趣,即兴的想法,还采取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做法,去达成自己的心愿、意志。”
“这何尝不是我们现实的一种人生生态?”
“是啊,讲规矩、守本分、人生循序渐进就显得那么的重要。”
……
3
他朋友说:“可是,孩子该怎么做,难道他不能发生兴趣,不能到公路的对面去吗?”
“能啊。他在公路的边上一直平稳地走着,会有一辆车冲到边上撞向他吗?会有这种可能,但相比他冲到路上,受到伤害的几率要低得非常之多。他要过到公路的对面,他当然是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口,至少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如此冒然为之,肯定非常危险。他实在找不到一个没有车的当口,那至少他应该让别人清楚他想干什么。比如,他可以写一个牌子,上面标明他要到对面去,那些飚车的司机远远看见了,就会减速、礼让。所谓‘如果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有人都为你让路’。”
“照你这么说,万一司机没有及时留意到,悲剧还是发生,这又作何解释?”
“我们想要到达什么,有一定的风险。只是有一种方式风险系数最低。”
……
后来他们又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孩子在公路边上横冲直撞,也出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