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统率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其后,窝固台灭金,忽必烈灭宋,以大都(今北京)为政治中心,建立起以蒙古贵族为统治主体的大一统政权。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基础上注入新的成分。
在元代,叙事性文学万紫千红,呈现一派兴盛的局面,成为创作的主流,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包括杂剧,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关汉卿为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1225以前—约1300),字汉卿,号已斋叟,汉族;大都(今北京)人。金亡时,尚为少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他活跃于杂剧创作中,和许多作者演员都有交往,有时还“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不伏老》)形象,也广为人称颂,被誉“曲圣”。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
剧情介绍
该剧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全剧四折,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无钱归还,不得已将小女窦娥抵给蔡家当童养媳,蔡婆婆给窦天章盘缠赴京赶考。
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她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如果生活没有波澜,她会恪守孝道与妇道,做一个贤惠的媳妇。
然而,生活总是有着不如意的波澜。一日,适逢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却险些被赛卢医害死,幸得路过的张驴儿父子相救。
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下,蔡婆婆竟然竟半推半就地应承了张氏父子横蛮无理的“入赘”要求。摆在窦娥面前的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要么惟婆婆的意志是从,改嫁张驴儿;要么不依从婆婆,更不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窦娥选择了后者。
因为那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窦娥守节始终不肯同意。张驴儿就从赛卢医处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欲要毒死蔡婆婆,胁迫窦娥改嫁。
巧的是蔡婆婆作呕,吃不下,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张驴儿害人不成,结果却误毒死了父亲。他便反咬一口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
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
弱小的寡妇窦娥,无赖迫害、昏官毒打,窦娥不招。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毒打,窦娥只好招认。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应验,这就是千古奇冤。
窦天章科场中第荣任高官,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睡觉时窦娥托梦与他,诉说自己的冤情。最终窦天章重审此案,为窦娥平反昭雪。
赏析
在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中,总是贯串着这样的脉络: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亦从恶势力的暂时得逞,转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窦娥本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安安稳稳地与婆婆相依为命。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由于关汉卿向往法正民安的社会环境,因此,其悲剧作品的末尾,往往出现执法严明的“清官”。这固然是善恶有报观念的体现,但最令人难忘的,依然是他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是悲剧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刚烈品性。可以说,关汉卿是元代最善于以抗争激情感染大众的戏剧家。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她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并声明:“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第三折(耍孩儿])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关汉卿写窦娥发誓后,浮云蔽日,阴风怒号,白雪纷飞,这一片浓重的悲剧气氛,把窦娥含冤负屈悲愤莫名的情绪推到极限。
很明显,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
我应该是在中学时代就接触到这个剧本,而且看过很多遍,不仅被悲剧故事感染,更喜欢里面的唱词和旁白。
关于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所写的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而且词藻语调,抑扬顿挫,又不失文采风流。形成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忍不住抄录如下,共同欣赏:
第三折节选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她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
第四折也非常精彩,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