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经典语录》
修身篇.第一节:返本归元,做好自己
3.《内观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性》
原文如下:
在如今新鲜事物应接不暇、忙忙碌碌的时代,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的人生并没有充实多少,反而普遍烦恼焦虑。我们真的需要适可而止,静下来,先做自己。
我们整天忙着做这个、做那个,就是不做自己;关心这样、关心那样,反而不关心自己。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整自己”,好像非得把自己整垮,才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无愧于天地自然。何苦呢?
要消除这些烦恼焦虑,你必须先定下来,内观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本性,以期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从中获得无比的满足和心安。
(全文完)
赏析简评:
佛教经典《入菩萨行》有云:
“遭遇任何事,莫挠欢喜心,
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烦恼焦虑仿佛与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体,如同我们与生俱来就会的本领。殊不知,正是这所谓的“本领”,成为了我们走向生命圆满的绊脚石。
而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修行,其实就与烦恼焦虑有关:读书的时候,烦恼成绩,焦虑前途;进入社会,烦恼生活,焦虑生计;走上岗位,烦恼工作,焦虑薪水;年老之后,烦恼空虚,焦虑身体……我们的一生,时时刻刻都是在与烦恼焦虑做着抗争,直到生命走到尽头,闭上眼的那一刻,我们还在烦恼焦虑子女儿孙的人生。如此,真的好吗?
曾教授告诉我们,烦恼焦虑的根源还是在于自己的心,唯有真正开始内观自己,认识自我的本性,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所谓“烦恼焦虑”都是人生浮云。可我们都是普通人,身处这万丈红尘之中,怎么能彻底做到没有烦恼焦虑呢?其实你并不普通,因为你有一个丰润的内心。虽然“身在红尘中”,但我们却可以让心“远离世俗境”。
痛苦的根源在于内心,心境改变,世界就变了。怎么做,还要看自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也是修行的意义。想要在这滚滚红尘中真正获得满足和心安,只有改变自己。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