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母亲节。惭愧地说,大概在有微信之前,我从来没在意过这个节日,连我妈都说,啥时候出了个母亲节。而现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想不知道都难。不过,这样总归是好的。我喜欢过节。因为过节给人一种氛围,一种情趣,让你可以借此机会表达你平常并不善表达的情感。而我,就是这种不善表达情感的典型。
不光是我,我们一家人都是。当然,我妈也是。
小时候,我跟我妈吵过无数次的架,好像记忆中,也挨过很多打。我记得那时候,我每次挨打之后,都要把自己关进小屋,照着镜子哭泣,感叹命运不公,为什么人家的妈妈那么温柔,而我的妈妈却那么凶。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初挨的揍,也不过就是打个屁股,拧个耳朵之类。那时候的我无知,任性,倔强,也从来不知体谅父母疾苦。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真的很浅。而母亲,在我的整个童年刻画的很深很深。父亲因为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大概回来两次左右。我们姐弟四人全靠母亲一个人带大。以前我只觉得母亲会辛苦,但我并不知到底有多么辛苦,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成为一个母亲,我才开始惊讶,她是怎样的含辛茹苦,怎样才把我们几个拉扯大。父亲的工资并不高,刚刚够了他自己在外地的生活费。而我们姐弟四人,穿衣吃饭,加上上学,足以摧垮一个只有地可种的家庭妇女。每到交学费的时候,就是她四处奔走的时候,借钱,然后无休止的还钱,一直还到我们各自成家立业。最困难的时候,据说连十块钱都没有。说据说,是因为我当初已离家读书,这件事情是很多年后我跟妹妹聊天时候才听她说起。母亲为了不影响我读书,隐藏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大概在我初中的时候,她终于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在村里的一家砖厂搬砖头,一手一个铁夹子,一夹四块砖,两手一次八块砖,从砖堆那里把它们装到车上,以供买砖的人拉走。一车能装几千块砖,我并不记得,但是我清楚的记得,装一车是四块钱,两个人干,一人分两块,四个人干,就是一人一块钱。一天大概要装十多车。这,就是我们一家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而她,一搬就是很多年。多年之后再说起,她还说,每天都盼望能多装一车,但每看见再来一辆车的时候,她的腿都软了……
母亲虽然不识几个字,但是她坚信读书有用。母亲跟我说过最坚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好好读书,砸锅卖铁,我也要供你上学”。她一辈子都在践行这一句话,而这句话成了我一辈子努力的理由。
那时候,我完全不懂得读书有什么用,大学只是脑海里一种飘忽的概念,但不读书,我感觉自己别无选择。因为,除了读书,我什么都做不了。其实,那时农村里很多人的观念是,女孩子十四五岁就退学回家,帮家里种地或者出去做工,以补贴家用,几年以后,找个男人嫁了,就算是圆满了。我的一个玩伴就是这样,她父母一直说,总是上学,得花多少钱呢,什么时候才能挣回来?女孩子上那么多学,又能有什么用?所以,高中之后她就回家了,一直到现在,延续了父辈的生活。而我的母亲,“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的观念,从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子而有过丝毫的改变。
我感谢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但,我最感谢的是,母亲给了我读书的机会,它改变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的能力,拥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它让我成为我想成为的自己。
我有一张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米六六的个头,乌黑的头发正好齐耳,大大的眼睛,像及了当年的鞠萍姐姐.如今她已然成为一个孩子的奶奶和六个孩子的姥姥。母亲总说她老了,我总安慰她,鞠萍姐姐也都快变鞠萍奶奶了吧。
其实,我很想说,妈妈,我爱您,多老,我都会爱您。但,我终究说不出那句话。就像,母亲节的今天,我送你去车站,看着你坐上列车,明明眼泪盈眶,明明想拥抱你一下,嘴里却说,快走吧,去找你宝贝儿子吧。我想,你也已经明了,否则怎会转身走掉,装作没有看到我即将要决堤的泪水。我们总是这样不善表达,但万语千言都已经在心里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