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凤今天再次刷爆朋友圈,上次是三天前。起因都是她在自己原创公众号写的两篇文章。
三天前,罗玉凤的《求祝福,求点赞》刷爆朋友圈时,网友们的态度两边倒。支持和赞赏的认为她语言朴实,特别是那句:“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被认为是2017年开年最强效的鸡汤。谩骂的骂得非常难听,搜罗出罗玉凤从2009年至今“卖丑”、“哗众取宠”、“辱华”、“调侃死人”等“人生污点”,认为她是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的有心机的坏女人,跟邓文迪有得拼。
但是今天这篇《我做了两个决定》,妥妥地扇了骂罗玉凤人的耳光。不管怎么说,捐助大凉山穷苦小朋友这件事,是一大善举。而永久关闭赞赏功能、对捐助有异议的打赏人争取“一个个退款”的做法,至少证明罗玉凤“不稀罕”通过写文章的打赏来挣钱。
罗玉凤蛰伏7年后,杀回来证明自己这件事,你怎么看?
∽ 2 ∽
我的看法是,这个热点,是一次成功的粉丝经济学营销案例。别不敢想,说不定罗玉凤和她的故事会入选什么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
什么是粉丝经济学?简单地说,谁掌握粉丝,谁就掌握金矿。所以,罗玉凤三天里两篇爆文让她涨粉无数,现在的她怎么会稀罕打赏呢?而同样的,那些谩骂她的人,也是在借罗玉凤来涨粉,目的远不是他们标榜的正义和公道。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只有粉丝达到一定数量级,才有可能变现。
关于粉丝经济学,还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首先是微信自媒体第一大号,咪蒙。认真说,咪蒙的履历,是受很多写作人艳羡的黄金履历。文学硕士,长时间任职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进入自媒体行业之前,她已经出版了4本书。用一句话总结她的写作生涯,她“有趣”的时候,红得半死不活,当她变得“有毒”的时候,却红得发紫。2015年9月,她以两篇分别名为《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和《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的吐槽文狂涨粉丝几十万。从此,她走上一条越撕、越被人撕,就越红的致富路。据说,目前她公众号的头条软文价值50多万。而且,靠撕咪蒙、黑咪蒙的公众号,也跟着在涨粉和赚钱。
还有去年11月不断刺激公众神经的罗尔事件。我就看到过有的自媒体,仅就这一事件,一周7天,有四篇文章都在把罗尔拿来说(撕)。当罗一笑小朋友不治去世的时候,又再炒作一遍。目的只有一个,借势涨粉。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粉丝经济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圈粉。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之下,某些自媒体人,极具娱乐精神。只要能圈粉,标题越劲爆越好,“春药”、“婊”、“逼”、“啪啪啪”、“G点”等博眼球的字眼,一定是最佳选项;只要能圈粉,内容越戾气越好,撕与被撕都能提升关注度;只要能圈粉,抄袭是借鉴,情绪极端是三观正,热议别人的隐私是在教他们做人……
有人会说,时代就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是别有用心的人,巴不得人人都又傻又low,人人都轻信和盲从,他们才能心安理得地浑水摸鱼。
∽ 3 ∽
回过头,我们客观地来看看罗玉凤的两篇文章,没有撕和被撕,没有戾气,没有三观的强行灌输。仅从这点上来说,罗玉凤就比很多擅长谩骂的“文化人”要高明太多。
但是,作为吃瓜群众,不轻信不盲从,不过度神话罗玉凤,才是本就应该抱有的理智态度。我们必须要锻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因为,粉丝经济变现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广告。在智能手机普及和互联网的时代,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互联网思维的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新媒体,这既是大势所趋,又是经济规律使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既是粉丝又是消费者也是一种必然。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消费品严重供过于求。如果我们足够理性,这对我们来说,算是利好。利好主要包括三点:第一,选择范围更广。第二,获得的服务更优。第三,比较筛选之后,花费更有价值。
成为某个自媒体的粉丝,就像我们日常买东西,两者都需要我们花费时间、耗费金钱为其“投票”。我非常喜欢用“投票”来表述这两件事,会让我有种盲目自恋、无端自豪的感觉。任他们说得天花乱坠,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投票就是不投票,咬我啊?
买东西时,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最让人开心。而成为某个自媒体的粉丝,只有当我们感觉花时间读其推送的文章是件值得的事,才应该为其耗用时间并花钱打赏。否则,浪费金钱事小,浪费时间事大。鲁迅先生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所以,罗玉凤做了两个决定,你怎么看?